查看: 1257|回复: 11

完登箭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05: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篇游记起了这个名字是因为第一次一个人上箭扣实际上没上去,半路迷路,最后只好下来,这是第二次登,终于登上去了。

    6月5日
    早上起的比较早,打算早点出发,但收拾完出门时还是已经10点钟了。朋友的父亲最近咳嗽后来发展到喘不上气,早上老人吃完饭,又去点滴了。老人虽然咳嗽气喘,但依然抽烟,而且菜做的极咸,朋友每次回来都劝说他不要抽烟,不要吃的那么咸,但老人依然如故,极其固执,老年人有些时候确实让人没办法。
   上周去十三陵时本来打算参观十三陵后直接去怀柔爬箭扣长城,但天气不好就作罢了。
    从住处出门坐325到1号线地铁终点苹果园,然后乘1号线地铁到建国门站换2号线,坐到东直门站下车,上到地面后又坐916路公共汽车到怀柔县,在怀柔北大街下车后在站点等去辛营(慕田雨方向)的小公共汽车。因为几个月前来过一次,所以一路胸有成竹,毫不陌生。
    等车的时候,身边的一个学生穿着的小伙子和我搭话,问我去那里。可能是我的打扮和背包引起了他的注意。我一向不太喜欢和陌生人说话,随便敷衍了两句并和他确认了一下去辛营的车,和辛营到箭扣的距离。 等了好久才来了一辆小公共汽车,那个学生说这个就到辛营,他也是坐这个车,刚才说话时客套的问过他到哪里,他说的地名没有听明白也没有再问,似乎应该是在我之后下车。
    车上没有售票员,车过了一个环岛司机停下车来收钱,收完钱后车开始驶向郊外。车逐渐驶入山区在山间行进,路两边开始出现农家饭庄和水果采摘园,此后一路上这种地方在路两侧一直绵延不绝。这种景区周围的饭庄采摘园在北京周边的各区到处都是,而且生意看起来都不错,到这里的基本都是住在北京城区的人。来这里的时间基本都是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
    北京这个庞大的城市造就了周边的一系列的新的经济发展形式。
    小公共汽车在山路健穿行,在过了一个悬空连接公路两侧山腰的高架引水桥后停在了路边,辛营到了。和那个学生说了谢谢和再见后背包下车。那个学生是高三生,明天放假,后天参加高考。高考,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希望他能顺利的通过着一关。下车路右侧有个叉路口,看网上了攻略,这里有到箭扣的车,但不知道要等多久,感觉应该不是远就打算走过去。
    路边一位老太太站在路边整理搭在肩上的布兜,两个布兜一前一后搭在肩上看起来很重,走近了问这条路是不是到珍珠泉村的,老太太说她就往那边去,和她一起走就行。老太太身上的衣领袖口和下摆都有长时间形成的污渍,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脏而不洗。老太太很开朗,一路上和我说说笑笑,带动我的情绪也很高。因为已经中午了,走在6月的太阳底下两人都是一身汗。走了会儿路边有棵大树,老太太把东西放到路边防止山上土石滑落的护墙上然后站在树下休息。我并不感觉累站在树下没有把背包放下来。老太太不了解背包人的习惯,一定要我放下包休息休息,看着老太太这么热心,感觉盛情难却便把背包放下。
    老太太家是珍珠泉村的,背的布兜里是蜂王浆。老太太的老伴在慕田峪附近的一个岔路口放蜂。一个月前老太太去看老伴,这是才回来。看来去时是没有打算呆这么长时间,也没带换洗的衣服所以身上的衣服才这么脏吧。看着老太太很辛苦,在路边刚看到老太太的时候要帮她背个兜,老太太可能不太信任我也没同意。一路上聊得比较熟了,这时又要帮着背,老太太拎了拎我的饱,看我背的包很沉重说什么也不同意。一个心地善良的老人家。
    大概走了有半个小时进了一个村子,过路的一些老头老太太都和他打招呼,看来已经到了老太太的住的村子了。到了村子中心有棵大树,树下围坐着几个老年人,老太太又给我指了一下路就走到树下和那几个老人说话去了。
    谢过老太太背着包开始独子往前走。在进村前老太太就指着远处山上告诉我哪是卧佛山、哪是箭扣。现在顺着路眼睛望着远处的箭扣向前走。出了村子走了一会前面出现一个三岔路口,右侧就是通往顺通虹鳟鱼养殖场,那里也就是登箭扣长城的起点。拐过去,路边又开始出现村民的住宅,和村子里一样,路两侧的村民都做起了旅游接待的生意。路上问过老太太,说现在村里有钱的有能力的都开店赚钱,也不需要通过村里,现在是越有钱越有钱,老实本分的还是不富裕,言语中多少有些失落。
    路上开始有车从前面开过来,应该是到这里吃完中午饭回城里的。前面的虹鳟鱼养殖场也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当走到养殖场的时候路两侧停着不少车。如果周六周日这里应该更是热闹非凡。路边的一个鱼池里工人在捞死鱼,死鱼都有一尺多两尺来长。很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死的,想拍照怕招惹麻烦就没有拍。看了会开始往养殖场里面走。去箭扣要穿过养殖场,在养殖场最里大坝的左侧有条台阶,那就是上山的小路了。
    走到养殖场的尽头也就到了龙潭大坝下。顺着水坝往上走,过了水坝又从两家村民房前走过去就开始真正的攀登箭扣长城了。在最后一家村民房子旁的泉水引水管前补充了一瓶水,开始坐在路边的石头吃了个面包并稍作休息。这时从山上下来一对中年男女,说十一点上山,刚下来,上面越来越难走,实在上不去就下来了,算了一下时间,这两个人上下用了3个小时,估计也是像我上次一样迷路了,最后没上去。
    箭扣长城从山的南北两侧都可以上去,从南侧虹鳟鱼养殖场上去难度要大,时间也要长,北侧则要容易很多。一般都是从北侧上,只有那些喜欢自己难为自己的人才从南侧上,我就是这种人。南侧不但陡峭难行,而且因为路线长岔路也多,如果走错路,走到最后都是巨石拦路,无法前行。过年那天就因为走错路,愈往上愈难走,最后实在没办法向上走了才退下来,结果下的时候比上的时候还困难,很多路段都是爬着蹭着才勉强下来。
    休息了一会儿收拾好东西,从包里取出相机开始往上爬。走了没多远山路上开始逐渐布满巨石,艰苦的箭扣长城攀登正式开始了。
虽然气温不是很高,但在这种重体力运动下还是热的受不了,汗不停的出。前些天剃了个光头,现在戴的是那种只有帽遮的那种凉帽,头部还算不是特别的热,但汗水还是浸透了帽遮四周。




附件:


744436_4a66bb1f225b2.jpg   001.jpg
发表于 2011-12-2 09: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过年三十那天迷路退回来时的扎营地,拍照,营地旁边的那晚点的火堆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看来之后没有人再在这里生过火。


附件:


  004.jpg


  003.jpg
发表于 2011-12-2 12: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往上再走没多远就是上次迷路的岔路口。网上的攻略说见到岔路就走左边的那条路,过年那天是没注意这有岔路,顺着右边的路一直走了上去。走错这条路的人应该也很多,一路上都有人留下的痕迹,有些石头被人踩踏的很光滑,所以当时也没怀疑是不是走错了,直到巨石拦路,实在走不了了才知道已经误入歧途了。
    第一个岔路口左转上去没多远是一片倾斜的大石壁,石壁上被胡乱的凿去了一些岩石形成一条简易的通道,如果勉强的说是路也可以,走在石壁上,脚下根本说不上平坦,只能在高高低低得石棱上小心翼翼的往前挪动脚步,这段石壁并不很长,大概也就二十米左右,走的感觉很是惊险,但如果当时知道后面的路有多难走,当时就不不会认为这也算是惊险了。



附件:


  002.jpg
发表于 2011-12-2 16: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这个石壁,路开始时而平缓,时而陡峭。平缓部分大多是泥土的小路,而陡峭的则都是裸露的山岩和不知道什么年代滚落在这里的大石。山谷里有时一丝风都没有,爬那些陡峭的山路极耗费体力,大量的流汗而又没有风,让人异常难受,每走过一段路就要停下来喝水和摘下帽子煽风降温。
    因为背着沉重的包,所以走的并不快。不知道什么时候听到下方传来人说话的声音,听声音是两男一女,感觉应该是学生。现在在这里爬山的如果是学生那么应该是山下村子里或者是住在附近不远处的孩子。因为不喜欢看见人,所以走的稍快,始终和下面的几个人保持着距离。
    就这样走走停停,听着下方的几个人说话的声音时远时近,不知道什么时候后面的声音越来越小,开始听不见下面人的说话声了。这时前面的路也越来越难走。当终于爬上两块大石前面出现的巨石无法再继续攀越时心里才明白,这次是又走错路了。抬头往山顶看,似乎离山顶大概垂直高度应该也就在二百米左右吧。重新看了一下确认确实是任何人都上不去了,于是不得不下撤。
    下远比上更困难和危险,一路边小心下降,一边注意是否在左侧有岔路。下降了大概有一二百米,看到左侧有条平坦的小路转向左侧的一个小山谷,进入左侧这个山谷,于是走上这条路,一路上都是人留下的垃圾,而且越向上越多,感觉几乎快成垃圾场了。当爬上一座碎石坡,上面是一个坡度很大的石壁档在前面。不知道是否又走错了,感觉背包上去很危险,于是卸下包打算先看看能不能徒手爬上去。顺着斜着的一个突出的石棱往上爬了大概有五六米,前面感觉虽然有可能爬上去,但要是从上面下来估计随时都有可能直接滑到坡底,而且要是背大包上去几乎是不可能,最后评估结果这不是主路,又走错路了。
    继续下撤,时间已经下午5点钟了,心里开始有些着急。从上山到现在,包括走错的路,现在上升的垂直高度大概有七百多米,腿上的力量已经感觉明显减退,如果再走错怕是今天又要被困在山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了。
    再次下撤,因为路难走,和走错路已经没有兴致在拍照了,所以这次的两个错路和过年那天走错的路都没有拍下来,没有拍照记录下来有些遗憾,但那种情况下还有心情拍照也不太可能。
    又往下走了一二百米或者更多,看到左侧(所说的左侧都是上山方向),又出现一条岔路,沿着这条岔路走进另一条山谷。爬往箭扣长城的岔路都是在前面路上出现一道山脊把山谷分成两个,如果不背大包,几个人带着绳索不知道能不能找个坡度较缓的山脊直攻山顶。
    沿着这条岔路上去,走了会感觉周围的景色和刚才下来的那条路模糊相似,心里又开始紧张,重新往上攀登,双腿越来越软,而越往上越陡峭,幸好还有人走过的痕迹,而且前面的路虽然难行还是可以爬上去。
    前面又出现片石壁挡在前面,没到跟前,心里已经开始害怕了,爬到跟前,看到右侧有乱石堆砌,似乎可以从乱石上攀上去,这是一段大概五六米长的陡峭石坡,伏在石上手脚并用艰难的往上爬行,双腿酸软感觉随时都可能膝盖一软身体载下去。感觉过了很长时间,又好像没多长时间,终于艰难的爬了上去。
    上面好像又听见先前听到的那几个学生的声音,往上爬了几步,绕过几棵树,从前面树枝间的空隙看到了那久违的城墙。箭扣长城,我终于要到了。
    城墙上两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正在上面用手机照相。看来他们上到这里也不久。他们应该是认得路,他们走的并不慢,不知道为什么刚到。
    因为不想让人看到自己,于是在旁边的一个平台边上休息恢复恢复体力。
    不久那几个学生的声音没有了。望上瞧了瞧看不到人影。往上走了会又是个石壁,石壁旁搭着个梯子,这里如果没有梯子看来还是不容易上去。石壁上用红色油漆写着登梯收费。今天没有人上山,也没有人守在这里收费。
    踩着梯子爬上去,看到梯子上端右侧的一块大石上也用红漆写着每人两元。
爬到上面是一块人工平整出来的平地,往上还有一架没有横梁的梯子。马上就要可以上长城了,终于有心情可以拍照了,梯子上就到了城墙根了。
    拍了两张照片把相机挂在脖子上,扶着那架梯子上到了城墙根下。要想上到城墙上要在城墙下沿着城墙往两侧走到城墙低矮处爬上去。
    顺着墙根往右侧坡上爬,到了城墙低矮初上了城墙,上到城墙上往两侧看,两侧都是乱石,但石头缝隙中都抹着白水泥,看来这里被维护过。
   左侧的长城上没有敌楼,因为这次为了减轻重量,帐篷只带了内帐,计划住在敌楼里。看右侧长城上有几座敌楼,而且右侧应该是通往慕田峪长城,计划中打算看能不能徒步走到慕田峪。





附件:


  005.JPG


  006.jpg


  007.jpg


  008.jpg


  009.jpg
发表于 2011-12-2 20: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顺着右侧乱石往上爬,但背着包,而且双腿越来越无力,虽然乱石堆不是非常陡峭,但还是身体匍匐在乱石上小心翼翼的一点一点往上爬。乱石堆并不是很高,如果没有负重体力充沛,在上面完全可以站直身体直接冲上去。而在负重而又体力大量消耗的情况下,人就好像六七十岁的老人一样动作迟缓,行动费力。
    十几米的坡很快就上去了,上面是个平台,平台上面平整古旧。这里以前或许是个敌楼或烽火台,上面可能也是近些年用原来的城砖重新铺砌的吧。这里是个不错的拍摄的位置,放下包在平台四周转着拍照。因为双腿无力,感觉关键时刻不能保证身体的平衡,不敢靠近平台的边缘。
    平台的一侧也是乱石坡,拍完照稍休息了会背上包从平台的一角趴着倒退下去,慢慢的退到下面的城墙上,这一段城墙上也很平整,有些地面缺了城砖露出乱石的的位置同样抹了白水泥。走过这段大概二三百米的城墙,前面的长城沿着山脊开始上升,而从这里开始陡峭起来,路面也不再有维修过的痕迹,这里终于显示出长城的古老和破败。陡峭的台阶有的 坍塌露出后面的碎石和黄土,城墙的道面上长满杂草灌木,一切都在告诉人,这里已经废弃了。城墙两侧的垛口保存得还比较整齐,有的甚至最上面一层人字形的城砖还完好。似乎让人这里被废弃并没有多久。城砖之间的缝隙是用一种白色的材料粘结着,记得很多年前看过资料上说古时人们用白灰和着糯米汁来垒砌砖瓦,粘结的牢固程度可以和现在的水泥相比,看来这就是了。
    城砖和缝隙间的灰泥看不出风化的痕迹,看来几百年的风霜雪雨还不能完全摧毁它,只能在它薄弱的位置逞逞威风。
    在长城的低矮的段上,能看到城墙内侧有从上顺势而下的排水槽,在洼处横着通到墙外排泄雨水。看到这个有些感叹,我以前住过的一个整体设计不错的居民小区竟然没有排放雨水的功能,一下雨满院子是水,水流汇聚到小区大门竟形成滔滔洪流。
    上了一段台阶,上面的台阶越来越陡峭并开始出现坍塌,有台阶的位置,每个台阶的高度大概都在两尺多,而且台阶上面的青砖碎裂松动,在双腿无力的情况下感觉极其危险。依然是小心翼翼的匍匐着往上爬,安全最重,现在只能硬着头皮爬到上面的敌楼中才能休息,否则四处不遮风头头顶不遮雨,要是晚上刮风下雨可就麻烦大了。
    拖着软软的双腿终于爬过这段陡峭的台阶来到了一处已经坍塌了一边的敌楼,穿过这个敌楼上面不远处是另一座看起来完整的敌楼,今天的目标是爬到那座敌楼扎营休息。
    进到了这座塌了一边的敌楼四周环视了一下,这是个左右各开三个瞭望口,前开一门两口,后开一门一口的一座敌楼,这大概就是网上说的九眼敌楼吧。
    穿过这座敌楼,出来一看心里一紧,通往前面峰顶的一段长城上的道路大面积跨塌,中间的一段几乎是垂直的,以我现在的体力根本无法攀越。
    刚钻出来的九眼敌楼如果扎营并不很令人满意,但评估了一下现在的情况,看来也只能在这里扎营了。
    放下背包,四处转了转侦查一下地形也拍了些照片,看了下时间,快7点钟了,要尽快支起帐篷吃饭,在天黑前收拾妥当钻进帐篷躺下。
    看着敌楼里还算平整的过道还算是可以支帐篷,但头顶青砖垒起的穹拱已经向下凹陷,虽然不一定会马上塌,但还是感觉危险,于是把帐篷支在一个瞭望口下,脚的方向申到了过道中,现在只能顾头不顾脚了。也想把帐篷扎在敌楼外的城墙上安全些,但是一想山里夜间的湿气重,怕是衣服睡袋都要被打湿,在敌楼里感觉多少能差一些,就还是支在了敌楼里。





附件:


  010.jpg


  011.jpg


  012.jpg


  013.jpg
发表于 2011-12-3 00: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上次登箭扣的教训,背负过重以至于最后体力消耗殆尽,走错路后根本没有体力寻路再走而不得不撤下来。这次连大登山包都没背,那个包自重就有5斤,登这种陡峭的山背负能减轻一斤两斤也要好些,现在背的包是一个 35升自重大概有两斤多一点的一个小包,帐篷是个单人的而且只带了内帐,外帐和地钉都没带。帐篷和铝箔地席放在一个袋子里绑在小背包的外面。睡袋是一个抓绒的信封睡袋,作为防潮垫是一个单人薄铝箔地席,带这个倒减轻不了多少重量,主要是想体验一下在不是很舒适的环境下休息身体的恢复程度,对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最近要骑摩托车去西藏,要长时间连续在外露宿,可能要遭遇到各种恶劣的环境和突发事情,提前适应和了解自己的能力也是一种必要。
      气温开始慢慢在下降,周围的雾气也在一点一点的升起。帐篷支好后把衣服脱掉,换上排汗内衣,穿着这种化纤的内衣,在潮湿的环境里身体还能感觉稍微干爽些,不会太不舒服。
    把铝箔地席顺着对折一下,又把一头再折过来一部分铺到大概到腰部,这样躺在上面,身体躯干部分有四层铝箔地席,保温和舒适性能稍好些,脚部短了些,把背包掏空平铺在脚下,也算可以了。
    住的都弄妥,开始支起汽炉烧水煮面,这次为减轻重量带的是一个分体的小汽炉和一个扁罐。
    水在山脚下补充完是四瓶600毫升的水,现在剩3瓶多一点,用从山下灌的泉水煮面,其他两瓶从北京带来的纯净水留着直接饮用。
    煮面吃饭,吃了一袋方便面又吃了半个面包和一根火腿肠,估计今晚的热量应该够了,睡觉不会太冷,吃完饭身体稍微暖和些了。今天下午体力消耗很大,虽吃了热的食物,身体还是觉得不是很温暖。
    又把那个小半瓶水烧热喝了几口,打开一个热贴贴在胸口钻进睡袋开始休息。
    外面天空开始逐渐暗了下来,看着头顶青砖和周围狭小的空间,感觉像在地下的墓室里。虽然感觉不那么好也有些不安但还能保持镇定。
    因为周围不会上来野兽,这个时间也不可能上来人,到不觉得危险。看手机显示没有信号,躺在睡袋里把手机举在空中晃动了一会儿还是不行。把手机关掉重新打开,这次有了信号。给朋友发短信聊了会天,信号仍然时有时无,有时半天收不到信息,就把手机关掉开始睡觉。




附件:


  014.jpg


  015.jpg


  016.jpg
发表于 2011-12-3 04: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里没有风,山里的鸟也逐渐安静下来,周围一片静悄悄的,偶尔能听到山下的狗的叫声。睡在这种很薄的地席上还是不那么舒服,一夜不知道翻了多少次身。凌晨外面的开始起风,盖在睡袋上的急救毯被风吹动,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四点多的时候朋友发来一条短信,说已经到北京了。朋友前两天去青岛参加一个医药的展会,今天回来,到北京站的时候刚看到昨晚我最后发给他的那条短信便给我回了信息,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反正结果是把我吵醒了。
    外面天已经开始亮了,从瞭望口看出去周围都是雾气。迷迷糊糊的感觉有些冷,最后还是决定先爬起来烧水煮面。吃了点热的东西后又重新开始躺下接着睡。
    吃完东西后睡得比较好,一觉睡到快8点,这才起来。 看周围依然是雾气弥漫,雾气从山的南侧漫过山顶飘向山的北面,十几米外流动的雾气快速的从眼前飘过,完全没有高山绝顶,烟雾缭绕,神仙胜境的感觉。倒是觉得一片凄冷,前些年的一个冬季独自一人爬上恒山的极顶时也是眼前的这幅景象。 平时很喜欢在安静的时候思考,但周围的凄冷感觉很强烈,以至于不能摆脱周围环境的影响静下心来的思考些什么。
    在四周转了会又拍了些照片,爬过前面的陡峭坍塌的路段已经不可能了,现在双腿还是虚软无力。看时间已经9点钟了,估计再过会有人从北坡上山,北坡上山很容易用不了多上时间。不想让人看到自己,于是收拾东西准备原路下山。
   昨天爬到这个敌楼的时候,就看到一只粗细有一厘米,长度有4厘米的巨大的蜂。飞动时发出不是普通蜜蜂的嗡嗡声,而是一种呜呜的声音。听着这瘆人的声音再看着这个巨大的蜂心里很是紧张。这个敌楼的某处可能是这个蜂的巢穴,一大早这个巨大的蜂就又围着敌楼周围飞来飞去,发出怪异的呜呜声。 这个东西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种威胁,如果被它攻击不知道后果会如何。收拾好东西后赶紧背着包离开了这里。但离开敌楼有一百多米时还看到那只巨大的蜂在附近飞来飞去,这里应该还是他的领地吧。
    往下走总是比往上更困难,特别是在体力不佳的情况下。昨天一晚休息的并不好,体力并没有恢复多少,双腿还是软软的使不出力气。在下陡坡地时候只能小心翼翼的倒退着爬下去。以前很注意休息的条件,这次是为了体验下不具备舒适条件下身体的恢复情况才这么艰苦,看来如果没有较舒适的休息环境身体恢复会不太乐观,以后还是要争取创造舒适的条件进行休息。
    因为时间充裕,中午或更晚到山下也没关系,所以走几步就休息拍照,远没有上山时的紧张。食物和水基本都消耗一空,背包的重量减轻不少,身体也略微恢复了些,下山走的还算不是那么辛苦。但走了会右腿的膝盖又开始隐隐作痛,上次这个膝盖在走黄草梁-灵山时就疼过,这次又开始疼,看来这个膝盖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需要好好养养保护保护了。
    路上时常能看到一种长有10厘米,香烟粗细,浑身披着细细的黑色和浅黄相间的环形硬甲条纹的虫子,肚子下面是密密麻麻的线头一样的爪子,这种虫子在灵山上也看到过,不过这里似乎比较多,一路上在地上草上看到过数次,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在黑龙江到没有看到过。因为每次看到的时候相机都在包里,当时也都嫌拿相机麻烦而没有拍下来。在上山的时候,看到一个大概有七八厘米的小壁虎,似乎前后两头都是头,正好相机在手拍了一下,但距离和光线不好又没有拍清晰。 在下山走到一半的时候看到过一个10厘米左右的小蜥蜴,头顶和后背上是金色的细细的鳞片,看着非常漂亮,把相机伸过去想拍个近距离的照片时却又把那个小东西惊的迅速的窜到石头的缝隙了而没有拍到。 每个地区的物种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东北都不曾见到这些东西。



附件:


  017.jpg


  018.jpg


  019.jpg


  020.jpg


  021.jpg
发表于 2011-12-3 08: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游记,心情和风景合一.旅途犹如人生,在体悟中成长.
发表于 2011-12-3 12: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越往下越好走,但膝盖却越来越疼,这个膝盖如果好不了,以后看来是不能再爬山了,最近两次爬山都在下山的时候疼痛难忍,真是见鬼。
    因为膝盖的原因,下山走的并不快,一路上似乎也没有看到岔路,不知道上山时是怎么走岔的, 路边的景色似乎也不熟悉,虽然不怕走错,只要往下就一定能到山下,但心里还是有些许不安。就这样一直走到第一个岔路口前的那个被开凿过的石壁,这才确认这一路都没走错。
    从这里再到山下就没多远了,但膝盖疼痛依然走得不快,等走到了上山时最后的一户人家附近已经中午了。路边是一个卖茶水的凉棚,主人在棚子里的长凳上睡觉,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外面玩水。棚子对面的一块大石下有用白色塑料管从山体力引出来的山泉水。放下背包,在水管下洗漱了一番。洗完感觉神清气爽,爬陡坡时弄得满是灰土的双手和油腻腻的脸终于干干净净了。用已经空了的矿泉水瓶灌了满满一瓶子水,又喝了个饱才开始继续往下走。
    从这里到山下的虹鳟鱼养殖场已经没有多远,很快就到了山下。
    赶上中午,远道开车来这里吃鱼的人很多,靠山脚这侧的一个敞开的巨大的大棚里已经有了五六成客人,估计这里坐满能容纳二百左右人。
    路两侧停了一些车,相邻停着四辆京牌的黑色的帕萨特,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就是一起的。不由的想这是不是政府机关的车,又在这公款吃喝呢。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在机关工作的人写的文章,说一个同事调到外地任职,他们一伙人开车去看这个朋友,那个朋友盛情款待了他们,临行又有土特产相赠,似乎让人感觉人情味十足。但当时想的却只是他们的车是不是公车,加的油是不是拿到单位报销了,招待得费用是不是也是单位的招待费,那馈赠的礼物是不是也不是他本人掏的钱。
    我既没在国家机关呆过,也没在国有企业干过,一切收支开销都是自己辛苦经营赚的,按时足额缴税,本份经营。但看着这样拿着我们这些纳税人的钱吃喝送礼的国家机关单位人员的这样的行为却只能发发牢骚,为什么做一个正直的人什么时候都是一种痛苦。
    在刚下来的台阶的边上有个小凉亭。已经到山下了,想休息一下,然后一鼓作气走到辛营搭车回怀柔市区,于是在凉亭的围栏上坐下来休息。 凉亭对面是个蓄水池,水池地对面有水从山上顺着石壁流下行形成个小瀑布,感觉很好,从包里拿出照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在水池的一侧有个女孩子拿着根竹竿在钓鱼,我在拍水池对面的泉水时那个女孩子又跑到我的对面去钓鱼,拍泉水最后变成了拍美女,一个并不难看的美女,有照片为证。
    休息了会背着包直接出虹鳟鱼养殖场,从虹鳟鱼养殖场出来时回头拍了一下箭扣的远景,那个山岭间最低点就是箭扣了。
    拍完感觉应该吃些东西了,在路边站着吃了包压缩饼干又喝了些刚才接了的山泉水。这时一辆小公共汽车开进虹鳟鱼养殖场。在来的时候听同车的那个高三学生说过有一辆车专门跑箭扣和怀柔火车站,只是不知道时间,看来就是这个车了。因为不知道这个车什么时候回怀柔,所以吃完东西背着包继续往辛营方向走。
    大概走了有十多分钟进了来时和同路的老太太分手的那个村子时,那辆刚才看到的小公共汽车从后面上来,嘎吱一声停在我旁边,司机转过头来问,去怀柔吗,我大声回答 “是‘,跳上了车。  
    这段走着过来的路,原没打算坐车,想同样走着出去,但司机的负责却让我没有理由拒绝他停车的好意而改变了原来的计划, 车行大概有半个小时左右到了怀柔的北大街,从这里换来时的916就直接回北京市区了。 当到北京市的时候,因为长时间没有活动,下车时右腿的膝盖竟然疼得不能动了,上下地铁的时候右腿一直保持着垂直不能弯曲受力。当上了地铁时想,这条要命的腿一定要恢复健康,可千万不要让我登山的兴趣就此中止了。




附件:


  022.jpg


  023.jpg


  024.jpg


  025.jpg


  026.jpg
发表于 2011-12-4 00: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的路不容易 坚持
发表于 2011-12-4 04: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是篇好文章
发表于 2011-12-4 07: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膝盖好了木有,没带护膝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