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6|回复: 0

登山基本技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6 08: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Ⅰ、步行   通常我们从观察登山者的服装和态度,就能判断出这些登山者的经验如何。而在登山时,更可以由步行法来判断他们的登山技术。步行是登山时随时都在进行的动作,所以在登山基本技术中,没有比步行法更重要的。登山者有其独特的步行方法,与一般平地的走路方法不大相同,若用平地走法来登山,一定很快就疲累不堪。无经验的登山者,常是一下车就以轻快的步调走向山路,而经验老到的登山者,却是细心地整理脚部装备,并检查其它装备,然后才慢条斯理地上路。这样两者之间就造成一段相当的距离,可是只要经过十几分钟,你就会见到那些先走的人已停在路旁休息;而那些后走的人却仍然依着一定的速度前进,最后赶上他们,并且逐渐超前。从这个例子来看,前者是因为用平地的步法走山路,在观念上先犯了错误,所以会疲倦而落后。这种情形在任何一个山区都可以看到,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步行的技术在登山中是多么重要。

1、脚部的装备   那么,步行法究竟是一种怎么的技术呢?脚部装备是步行技术的基础。有经验的人一定会在出发前,妥善地准备自己的脚部装备。而鞋子在脚部装备中又最重要,如果鞋子不好或不合脚,就无法要求步行完美无缺,所以登山的第一步是找合适的登山鞋,关于此点,已在「登山装备入门」中提过,此处仅叙述三个原则:要完全适合自己的脚。鞋子要完全包住脚心和脚背,而且必须脚跟还能自由活动。穿了两双袜子后,在鞋尖部份还有少许空隙。这是登山鞋最起码的条件,若能订做最好,否则一定要避免使脚部不适或磨伤。这些条件不仅是登山鞋必备的,假如其它的布鞋或草鞋不合脚,也不能使步行法正确。步行是一种平衡、有规律的反射动作。人体的脚部虽很强韧,但当走动时,全身的体重部由两脚承受,所以如果步行时间过久,对脚部的影响很大。

2、步行的方式
我们仔细想想,从直立的姿势换为步行要如何动作。这时,本来由两踵承受的体重,会整个移到一只脚上;如果用脚尖着地,体重就全部落在脚尖上;如果抬起脚尖,体重就转移在脚踵,而且上半身还要向前倾斜。譬如在短距离的赛跑中,想使跑的速度加快,上身必须向前倾斜,因为这种向前倾斜的姿势,很便于用脚尖踢地。在登山时也需要上身倾斜和脚尖踢地的动作。不过,人体最舒适的直立姿势是两脚掌平贴在地上,此时重心最平衡,站立亦最稳定。由于登山需要持久性,所以步行法要顾虑周全,光靠脚尖走路不行,只靠脚踵走路也不行,一定要以脚掌为重心来步行才可以走长程的路途。而且移动双脚时,更需要两臂前后摆动,来协助身体保持平衡。也就是说,从右脚开始步行时,上半身向前稍微倾斜,重心放在左脚脚尖部份,同时举起右脚起步。右脚落地时,由左臂摆动,上身保持平衡,而重心会移到右脚尖上,再抬起左脚向前跨步。还要注意的是,走路时腰部不能飘浮不定,否则全身无法保时平衡。当你背背包时,重量落在腰部,自然能保时稳定;所以无论背包多轻,也不可用在平地步行的轻快步伐来爬山,行走时每一步都没有用脚掌有力地踩在地上的人,可以断定他没有爬山经验;因为他把重心放在脚尖或脚踵上,就同直立时由脚尖或脚踵承受全部体重一样,是最易产生疲劳的。  保持腰部稳定之后,同时很自然地运用膝部,就能使脚掌平衡贴地;然后利用上半身和腕臂摆动的自然配合,双脚就能顺利移动。刚开始学习时,要不慌不忙的使每一步都将重心放低移到脚掌的要领来做;又因为每个人的步幅不尽相同,所以不必故意跨大步幅,有节奏地步行,就是最好的走路方式。  

步调有节奏是登山最重要的因素,因为走长距离的路时,肌肉的收缩和关节的屈伸能保持一定的幅度,比什么都来得重要。脚步忽快忽慢,对肌肉的收缩和关节的屈伸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登山时,步调绝不能紊乱,必须要有一定的节奏。  假如我们想走得快一点,就要把前半身微向前倾斜,膝盖要比平常走路时弯曲,手臂摆动的幅度也要更大;由于这些动作,才能使全身保持平稳,顺利地前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高级的自用车,由于车身内装有各种式样的弹簧,因此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时,可以防止车身的剧烈震动,使得坐在车子的人仍然觉得很舒服。登山时也是同样的情况,不管山路怎么凹凸不平,由于脚踝配合膝盖和腰部的弯曲,使脚掌和地面的撞击减少;同时,手臂的摆动和肩部、上半身的平衡调节,也会把从脚部直接传来的震动,化为很平滑的步伐和稳定的姿势,使登山成为不太费力的轻松运动,这就是登山的步行法要领。

3、步行与呼吸   步行时的呼吸也有一定的方法,吸气要尽量吸得深,而呼气则要徐徐吐出,并且一定要配合脚步的节奏来实行。因为呼吸太太快不但容易疲倦,而且不能和平稳、从容的登山步行法相协调。当你背着很轻的背包时,登山的呼吸法似乎没什么作用,但是当你背着很重的背包时,就会明了此种呼吸法的重要,同时也才会体验到,何以一定要实行这种有规律的呼吸法。4、步行与队伍的组成   登山队伍的组合顺序,领队须走在最后头,以便时时掌握全队的状态;副领队或向导担任先导的任务,负责领导全队的步调。因此走在第二位的登山者取为轻松,若将体力好和体力差的人交互排列,将可使全队的步调配合体力差的人。此外,当全队队员水平相同时,体力最差的人最好排在先导者之后的第一个。当队员中有人后继无力时,往往会使全队的步调遭到破坏,此时,领导者应重新调整步调或减轻该人的背包,以使全队能一致行动而速度又不过慢。由于步行是登山的基本动作,因此,身体情况不佳时,立刻会影响到步行。前一夜乘车,次日就从山中归来的登山,即使身体情况不佳,还可以勉强支撑一下。但若遇到两三天行程的登山活动,就无法强忍了,而且由于一人的不适,整个团体就会大受影响。而在整个团体中,虽然有一个人的脚力特别强健,事实上他也不太能发挥长处。所以步行法不但是个人登山的基本技术,同时也是团体性的登山技术。

刚开始学习爬山的人,可以在山脚下背着重背包,跟着登山的前辈走,并且观察学习向导和领队的走路姿势、步法和节奏。当你稍微习惯后,即使只背着轻的背包,也能自然而然地以平稳、踏实的步行法爬山。然后再训练自己的肩部,使它有节奏地稍微左右摆动,才能稳定腰部,并使脚掌确实地一步步踏在地面上,这样你就能够像阿尔卑斯山脉的登山老手一样,对自己充满强烈的信心。

Ⅱ、爬坡   前面所说的步行法是走一般性山路的基本技术,但是既然称为山,一定有相当的高度,爬山时也一定有不断的爬坡。背负重背包又遇到不断的爬坡时,是最令登山者头痛的,此处便谈一谈有关爬坡的技术。  

爬坡时要缓慢地、着实地移步。山坡上由于路径常有突出的岩石角和露出的树根,比较难走。如果斜坡很陡,便要缩小步幅,但是速度和节奏仍需保持和平地步行时一样。行走时要注意避免碰到小的岩石角或是树根绊到,以免顺利的步法受到扰乱。还不习惯于爬坡的人,爬斜坡时往往会抬高腿部,用脚尖急登上去,这是最容易导致疲倦的爬坡法。但是也不必不敢迈开步伐而磨着鞋底爬坡,只要以膝盖为中心,尽量防止精力的消耗就行了。因此,只要手臂的摆动和肩膀及腰部能配合脚步的移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作用,在爬坡时就能担当重要的任务。 

 攀登陡坡时,不要走直线式的路线。如果路径的宽度还算大,一定要走「之」字形的路线,山坡越陡,爬坡时越要利用「之」字形的路线缓缓上坡。如果陡坡上的路径很狭窄,更要不慌不忙地配合呼吸来移动脚步,不要使顺利的步法混乱错杂。攀登陡坡是很辛苦的,尤其当你背着很重的背包时更是如此,但是登山的意义也就在这里。此时,登山者全身的汗水涔涔而下,膝盖麻木僵硬,四肢的关节似乎会立即分解,脑中空无一物,根本没有观赏风景的心情,只一心一意想爬上坡顶。此时若把登山杖当做拐杖来协助爬坡,就不是真正的登山者了,应该把它夹在腋下,利用它来平衡身体,凭着登山者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屈不挠地爬上去。到了这样境界就能体会到登山的真义了。而真正的登山技术,也就是以此种爬坡的步行法为基础而发展的。 

初学登山的人,因为还不知道自己的实际步速,最好是找一个与自己体格相当的登山老手同行,跟着他学习登山的步行法。如果有一群无登山经验的伙伴同行爬山,只要跟着路径相同且熟悉该山区的团体,按照他们的步法依样画葫芦,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若和团体登山,必须使自己的步速配合团体的步速,呼吸须配合自己的脚步,并须把握步行法的要领。如果走在你前面的人步速太快,使你无法跟上,也不必急躁,可以报告领队由他制止,或是自己不客气地请他放慢脚步。如果你觉得非常疲倦、痛苦、体力不支,要马上告诉其它队员。因为近年来交通便利,许多山几乎都可以直接从登山口爬登,所以为了调整人体的状态,以适应接连而来的剧烈爬山,最好是先在平坦的地方走一段距离,做为登山的「预备路程」。尤其是当你计划攀登岩坡或是带着重装准备登山时,「预备路程」更是不可缺。步行法与爬坡法都是很重要的登山基本技术。虽然走路是人的本能,可是在一片空旷的大自然中,单调地、默默地行走,确是一件很令人难受的事。因此,如何超越孤寂单调的痛苦,是登山者必要的修养。当我们见到一群背着沉重背包,脸稍微朝下,默默行走或攀爬的登山者时,的确会感到一股既美丽又庄严的气氛弥漫着....。  

Ⅲ、休息   「休息」在登山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只是为了消除倦意,主要的是让大家能渐渐习惯于爬山的步行法。在登山口准备爬山之前,登山者要稍事休息。初学登山的人更要检查登山鞋的情况,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可能的话,还要请领队说明路程的情况,使你在脑海中对将要面临的路途,有个大约的概念。如果此时你已懂得判读地形图,更可以将全程的距离和山路的倾斜状况等等,多明了一些。假使在一个四人团体中,只有一人是老手,其它三人都是初学者,领队要安排脚力最弱的人走在最前面,而自己跟在他后面。刚开始走的时候,如果走在最前面的速度过快,领队就要提醒他放慢脚步。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从车站走到登山口,需要两小时。领队要交代在开始的三十分钟内,以比平常走山路还慢的速度来走,三十分钟之后再恢复一般的步速,使每一位团员的脚步有一定的节奏。如果团员的背包不重,开始的二小时不要休息,因为在登急坡之前,要使全身的肌肉轻松。如果团员的背包很重,又要走长程的山路,起初的二小时要多休息几次,使登山者的身体状况习惯于爬山,而习惯之后就不必休息了。但是在到达目的地的前一、二小时,登山者又要开始多休息来适应情况。

休息时,与其遽然坐下,不如稍事轻松的伸展四肢为宜,尤其先前背着背包前进的动作,因为一直保持向前俯身的姿态,休息时便应该作作背部肌肉向后拉的动作,才可以消除疲劳,若是遽然坐下全然不动的话,反而会降低血液循环和心脏的跳动功能。休息的目的之一固然是要使脉博跳动次数降低到120次左右,但若低过此数字,便表示休息过度了。休息之后,须在体温下降、身体有凉意之前出发,尤其在汗流得太多之后作休息时更应该如此,遇到像午餐之类的大休息时,则应该穿上毛衣以保暖,饭后将脚部提高或轻轻地加以按摩,这样,再次出发时才会感到轻松。此外,休息时背包的摆置位置也须加以注意,若随便放在山径上,会妨碍到其它登山者的进路,应予避免,且须避免放在有落石危险的路肩或倾斜的岩石上。


       Ⅳ、行走山棱  前面所写的步行法和爬坡法都是为走山脊和山棱而写的,使大家知道步行的基本方法,如果拿游泳来做比喻,就是已经了解了游泳的基本技术,接着就是如何能游得更快、更久的问题了。可是游泳的范围大致上是有限制的,而在登山中却常会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艰险地形,所以步行法只是登山的基本技术。除此之外,登山技术所包含的项目是非常复杂的,以下我们将讨论登山者在走脊棱时,最容易发生山难的地点。如果你会判读五万分之一的等高线图,并且登山时对于危险地带特加注意,会使你的山行更加安全。像有些山棱、山脊满布着岩砾,有些山脊被茂密的森林所遮掩,这些地理状态,在你判读地形图时就要调查清楚。除非几乎都没有人走过,否则山棱上大概都有明显的山径。但是山路也有宽窄不同,有些山路可以让吉甫车开上山顶,也有些山路小得连路标都没有,只得靠以前登山者遗留下来的足迹、石标、树干上的刀斧痕迹,或是被人刈除后残存下来的灌木、杂草的短茎等来认路。这些是登山者在路途上因应需要而留下的最自然又最原始的路标。大众化的山中,这种无意留下的路标很少,但在人烟悉少的深山里,见到这种原始路标,常使登山者欣喜欲狂,对他们来说,这是最亲切、最贵重的发现。尤其是迷路的人,见到石标,更会高兴得泪水不禁夺眶而出。石标是以人为的方法将石头一层层堆积而成的标志,此类标志以山胞使用得最多,即使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你也可以看到他们所堆栈的石标,平常若是攀登光秃的岩棱,更可以看到以石头代替的路标。石标在森林地带的作用不大,反而是树干、树枝上的刀痕和草丛被刈除或践踏而成的道路,更有指示的功用。森林中降雾,很容易使登山者迷失方向,不但登山路径难以辨认,而且兽径很多,易将兽径误为人走的山路。因此登山者必定要找树枝、树干上的刀痕,以及草丛中辟出来的路,做为前进的指标。再说得明白一点,刀痕是指用刀子砍折树枝及树干的痕迹,草丛路是指在一片草丛中,用山刀割除杂草或灌木所辟出来的路。由于杂草的生长较快,时间过久会使标志湮灭,只有树上的刀痕较不易消失,即使已过了一段时间,也可以很容易地辨认出来。在山棱上迷了路,一定要冷静沉着地应付情势。假使雾越来越浓,能见度很差时,更不可慌张地行动或在原处无助地踱步,这样反而会浪费精力,惟有安静地等待雾散才是上策。当浓雾散开后,你便可以爬上大树的梢头,寻找正确的山径。如果黑夜即将来临,更要以豁达的心境决定扎营。有经验的登山者,在迷路之初总是尽量地保持镇定,张开地形图查看状况,或是回味方才的来路。此时可以用来整理自己的背包,查看是否将圆规、火柴等小东西遗失,并且观察队友们的体力情况,一方面可以缓和紧张的心理,一方面也使自己不致在处理事务时乱了方寸。有经验而且细心的登山老手,当他走在无自信的路上时,便会随时砌筑石标、砍伐树木、刈除杂草做为记号,一旦发现自己的确迷路时,就可以循着这些记号再回原地,重新省察路径。 

初学登山的人总以为在迷路时,往溪涧走就能脱险,其实这是一个极危险的想法。从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上向溪涧滑降,当然是很冒险,从海拔二千公尺高的山坡上向溪涧走去,也是一样。因为从山脊上向溪涧滑降,所需的登山技术比走山棱还要困难,更何况迷路者已经身心疲惫,还要经过危险的峭壁滑降到谷底,还不是更容易招致山难吗?在山棱上行走时,常常会遇到一整片的香青林,可将枝桠做为踏脚处,注意身体的平衡,再一步步地踏向前去。在长草的岩坡上,岩块不坚实,有如浮在地表,登山者用手抓草时,石头会随之滚落,很容易酿成惨剧,既然没有可供扶手的物品,登山者就要用双脚踏牢,保持身体的平衡,缓慢而踏实地上坡。过山涧时,另外备有一端尖锐的小型铁锤,会使你觉得更方便。总而言之,脚站得很稳定,手紧压着草丛和岩石,便是攀爬山涧的要领。如果用登山杖挖一个踏脚处,会使爬登时更加安全,或是将登山杖的鹤嘴尖牢牢地钉入地面,握住登山杖的头部与鹤嘴尖的中间(即靠近头部的部位),当做扶手爬上去。如果抓住杖柄的中心点当扶手,鹤嘴尖常会从地面脱落,或是登山杖的头部会呈现重心不稳的状态,很容易造成危险。所以使用登山杖时,要把鹤嘴尖向地面垂直地打下去,依照前述的扶法攀爬。而拔登山杖时更须注意,要把力量向柄部的方向推去;并且身体要尽量靠近地面和山坡平行,这与攀登岩壁截然不同。攀登草丛时,横行较为困难,所以还是采用直线登爬较好。从草丛下坡也极为艰苦,下坡时,尽量不使身体向前倾斜,放低腰部,将登山杕底部的尖端插入地面,用一手握住登山杕的顶部,一手抓着草丛,保持身体的平衡,以之字形的路线逐渐下坡。山涧的尽头,堆积着碎石块的地方也是和草丛一样难缠的地形。攀爬这种地带的方式,大体上和攀爬草丛相同。应当注意的是要避开滚落的石头,所以队员攀爬时不要鱼贯而行,最好采取横排的队形;如果前面有别的登山团体正在攀爬,最好是等他们完全通过之后再行动,若同时攀爬,必须注意不要在他们的正下方攀爬。在堆积着碎石的地方攀爬,也要尽力防止落石。登山者必须把全身的力量灌注在脚掌上,保持全身平衡,着实地踏着地面,并以很慢的节奏,慎重地移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