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76|回复: 0

[四川 雅安] 藏地西域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6 19: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川藏公路是一条令众多背包族向往的进藏路线,由成都出发经雅安到康定,经新都桥后分为南北两线,各具魅力。草原风情,别致民居,高山纵横,峡谷深远,一路景致轮换伴随。途中还将跨盆地,越众多雪峰并穿越险恶的怒江沟,使其成为一条漫长艰难而景致独特,美丽与艰险同在的旅程。

6月29日 (日)晴            南京           驴子上路

     火车准点从南京站出发,开始了我的03年度之旅。这次是庆贺我六十周岁西藏阿里之行。去年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曾做过我一挡节目《寻梦香格里拉》,节目的最后我放话:六十周岁生日我要去西藏阿里过。我那是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也是让自己没了退路。“感谢”sars,我的外国学生因它而提前返回国,使我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今天终于出发,近50斤重的大包注定我一上路就成了骡子。

7月3日 (四)雨              康定——新都桥

      早上与人包车去木格错,出发时早霞满天,心大喜,行至半路雨降。沿途景色似亚丁,却不及。车行半个钟头达景区。五花海小巧玲珑,湖水清澈但不够蓝,湖岸衫木、杜鹃林葱郁,云雾缭绕,感觉还不错。野人海(藏话叫木格错)要大得多,周围高山杜鹃林类似老君山,稍欠鬼魅,高山草甸也不如亚丁冲古寺和洛绒牛场的大。对于那些不能艰苦旅游的人来说这地方还不错,景观较浓缩,像简版亚丁和老君山的混合体,可对于我而言心中的亚丁——最后的香格里拉似乎已是衡量美的标准,不及的我都看不上眼了。

新都桥,快乐并痛着

搭乘最后一班去雅江的个体车赶去新都桥。出发前小面包车就被人、货塞得满满当当的,途中硬是又挤上了两位卖虫草的彪形康巴汉子,可车行不久,又楞是挤进一个不要命的,7人座的长安车总共塞进了10个大人和5只大包。我被“夹持”在座位上,腿上还搁了个无论是体积还是重量都与我本人差不多的大木箱子,动弹不得。好在路况尚可,风景也佳,减轻了不少痛苦。车过折多山垭口(海拔4025米)时,两位康巴汉子突然连声高呼“拉索索索……”,问后,方知藏胞过神山垭口时就要祈祷神山保佑安康。折多山——新都桥沿途风景很美,号称摄影家的天堂。临近新都桥的藏宅十分漂亮,第一、二层是藏式底座,可顶层又融进了汉式的脊形和翘角风格,色彩艳丽而夸张,鲜艳夺目,或一栋栋耸立在公路旁,或二、三幢散落在青青的大草甸上,可惜大雨滂沱,窗玻外朦胧,我又铁板钉钉般地动弹不得,无法照相。终于在司机的第三个“马上(到达)”后不久抵达了新都桥。我的小腿和臀部“收获”了两块大得吓人的瘀青。
  7月4日 (五)雨晴相兼           塔公,菩萨喜欢的地方

       “塔公”藏语为“菩萨喜欢的地方”,是一个沿着公路而建,掰着手指就能把房宅数得过来的小乡镇。多数村民身着鲜艳的藏装,佩带民族服饰。男士们头带大红的“英雄结”,走起路来挺胸昂头,左右微摆,神定气闲,充满自信,康巴味十足,就连牵行的马儿也头带饰品,尾扎排辫,装饰得十分的漂亮,与它们的主人一起组成小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镇的游客很少,基本没见着。塔公寺就在川藏公路旁,是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称,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寺内有许多历史悠久的珍贵文物。塔公寺周围佛塔成林,大都是历代高僧的归宿,寺后的山上是巨大的经幡阵,气势恢弘。站在寺后面的小山上放眼望去,塔公寺、塔公草原、塔公乡及远在天边的雅拉神山尽收眼底,金色寺庙、青青草地、枝形小溪、云雾缭绕的神山组合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人回味。隐隐传来罄鼓之声,循声望去,遥见绿地上一群红衣喇嘛正在排练,为4天后即将到来的一年一度(藏历七月中下旬)寺庙盛大的佛事和跳神活动做准备。另外每年藏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原都在塔公草要举行“耍坝子”活动,其间有民间赛马活动和歌舞节目等。届时草原上各色帐篷连成一片,热闹非凡。见天晴了又去爬山登高,鸟瞰塔公全景,老天不负有心人,雅拉神山显露出全貌,一座金字塔般的雪山拔地而起,白雪皑皑的山顶,圣洁美丽,与青翠色的塔公草原交相辉映。据说神山一般终年云雾缠绕,难现尊容,而能看到峰顶的人被视为幸运,而我就是寥寥幸运儿之一。面对神山我双手合掌于胸前替我全家和兄弟姐妹们祈求祝福。不到一个小时浓雾重又将神山遮住了,看来幸运垂怜勤奋执着的人。

  7月6日 (日)晴转雨       道浮——甘孜

     山路颠簸,数次被颠得弹起撞车顶,就这样我一路像跳大神似的跳进了甘孜

7月7日 (一)阴              甘孜       难忘甘孜

     一夜昏睡,清晨被阵阵颂经声催醒,别有韵味,在迷朦中一时弄不清身在何处,推窗细辨,哦,这儿是甘孜——甘孜州的首府。井形街道两旁是一排排、一栋栋民族风格浓烈的藏房,铁铸的门窗花纹美丽色彩鲜丽,不同于道浮,规模也比道浮大得多。就近参观了市内的甘孜寺。数条泥泞的小路通向耸立在半山腰的寺庙,走进不大的寺门沿着陡阶我奋力攀登,一阵辩论声把我引进了半腰的侧门。在绿树围绕的红色回廊里,二、三十个年龄不等的僧侣正在进行“晓曲”作业(早晨辩经会),练习“唐加”(辩经)。他们两人一对,相向或坐或站,甲方先立宗,哇里哇啦说了一段,说完两手上下一击似乎告知对方接招,乙方也就双手击掌接招争辩,一问一答,你呼我叫,各不相让,情绪活跃,同时还用忽高忽低的手势、忽长忽短的叫喊声来加强辩经的气势和色彩,气氛热烈,引人入胜。这种通过“实战”来钻研宗教哲学,训练思维能力和培养演讲才能,实在是个高招,具有真才实学,比我们汉人当前研究生培养的含“水”量要少得多。才出院门阵阵击鼓、罄拔之声又把我引向了顶端大殿的侧楼,循声进室,见4位喇嘛正在“做功课”,每人手执法器,边念、边摇或边击……。更使我兴奋的是在该寺的大殿里我意外地欣赏到了多幅已有千年历史的唐卡。多亏一位守殿的喇嘛,会稍许汉语,又极具菩萨心肠,才得以勉强交流,让我没有与这些镇寺之宝失之交臂。大殿内供奉着80幅历代唐卡,其中一幅是在墨绿底色上用金粉手绘的“启加”(音,神名)唐卡,另一幅深墨绿色底,用金粉手绘的唐卡,中央是一颗菩提树,画上端绘有各路神仙,下端是各式神器,线条流畅,画工精细,画面精致,虽都有千年历史,至今仍美伦美奂,让我倾倒。正对大门一幅大的是香巴拉(菩萨升天去的地方)唐卡;左边的一幅是千脑、千手、千眼观音唐卡;另外还有用金线织绣的绿渡母;落款中华民国浙江杭州都锦生产丝织厂织的已有90多年历史的刺绣“国唐”(彩绣在绸缎上的唐卡);手绘的“扯唐”、贴花的、印制的……块块华贵辉煌,幅幅精彩绝伦,人物姿态个个优美典雅,让人目不暇接。我一人在大殿内静静地、慢慢地观赏,庆幸在甘孜停留真是个明智的选择。虽然旅途一路下雨,可我的鼻子外面暴皮,里面出血,唇裂皮翻,喝水、抹油都阻止不了事态的恶化。随它去,烦不了,看景还来不及呢。

7月8日 (二)忽晴忽雨    甘孜——德格       迷茫摇滚进德格

     早上8点多我硬是挤上了康定——德格的班车,一路摇摇晃晃去德格。窗外的景色令人陶醉,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车行只要十来分钟就能看见绿色青稞地里耸立的白塔或坐落在山腰上金顶、红墙的寺庙,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印象深刻。往后,农田渐少,草甸牧场增多,远处连绵的青山上塔形杉木、伞状灌木、粉色或紫色的经幡高低相兼,近处白云下是伸展花甸、潺潺溪水、散落的石头、零星帐篷,还有那散放的牛马,让人难忘。尤其当你不经意中撞见蓝天白云下,青山绿地间一个身穿紫红袍,头裹艳红头巾的女孩手舞鞭子在牦牛群中奔跑时,那真是经典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画面。虽然看不清她的脸,可是你一定会遐想——那定是一张健康的高原红脸蛋,一定很美。

     马尼干戈风光秀丽,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繁花似锦,这儿曾是岭国贾商们囤积、交易货物最大的一个集贸场所,因而,这个坐落在三岔路口的小镇成为了茶马古道上繁忙的中转站。如今小镇古朴依旧,很有点儿西部牛仔地的味道。位于雀儿山脚下的“新路海”被誉为西天瑶池,是由雪山、冰川、冰蚀湖、高原森林、草甸、刻着六字真言的巨石和珍禽花木以及许多美丽传说构成的世外桃源,很想一游,遗憾没有可结伴的人,未敢下车,只好路过,可就在车上瞄见了她的一隅,那份宁静与原始就让我迷恋。中午12点汽车开始盘升海拔6000多米的雀儿山,它是川藏线上四川进入西藏的第一道险关,从此进入了川藏北线最为凶险之一的地段,也真正拉开了我六十寿庆川藏行的序幕。著名的川藏公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绮丽大气磅礴的山势在我眼前尽展,那起伏不断极尽变化的雪峰和山脊就是一幅原驰蜡象、银蛇狂舞的泼墨大写意,动人心魄。那坡陡、弯急、狭窄的泥沙路;那忽风、忽雨、忽雾、忽雪,变换万千的气象,让我真正品味到“遥遥滚滚的路,迷迷茫茫的山,飘飘洒洒的雨”的意境。“哦!是谁在天地间飞翔?是我的心伴随着雄鹰飞向高空,俯视着天外世界,禁不住心潮澎湃——祖辈们朝圣的脚步还在耳边回响,而我已告别了昨天,找到了生命的亮点……”。正在激动和迷失之中,忽听车内的尼姑、喇嘛们一齐高声吟颂经文,抬眼见车窗外一个大大的经幡塔,宁立在5050米的垭口雪地上,上缠挂着的各色经幡和洁白的哈达迎风溯舞,傲视着 “银蛇”乱舞的峰峦。这时,藏民们边向窗外抛仍印有经文的彩色陇达(印有经文的小纸片),边高呼:“拉索索索……”,就连车内一路播放的流行音乐也换成了天籁梵音似的寺庙乐曲。忽忽悠悠的我似乎感觉到了上苍近在咫尺,情不自禁也跟着呼叫“拉索索索……”,心中充满圣洁和虔诚。在一片颂经声中,车翻过白雪皑皑的山口,开始下山,雪峰、劲松、奇石,花甸,一层接一层,各种地貌纷呈。车过一地,狭窄的十几里道路都是在紧贴着的厢形高山中穿行,峭壁垂直如刀削斧劈,只有头努力后仰,直到后脑勺枕在后颈上,方能勉强看见两山间夹持中窄窄的一线天空。后来,到了德格请教了当地人才知此地叫“一线天”,传说中佛祖为刚刚崛起的格萨儿王进驻德格而在万山丛中用手劈开的一条通道。下午4点半车抵德格——川藏线上四川境内最后的一个县城。
 
7月9日 (三)晴雨相兼    德格          神醉忘返印经院

      德格印经院,始建于1729年,历时三代土司,前后历时130年方竣工。德格印经院全名“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叫“德格吉祥聚慧院”,俗称“德格巴宫”,素有“世界藏文化百科全书”的盛名。德格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德格印经院位于藏区三大印经院(西藏日喀则、甘肃拉卜伦)之首,所收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原材料制作最考究,技艺也相当精湛,堪称“木版印刷工艺的活化石”。院内收藏藏族文化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近30万块,占整个藏族文化典籍的70%以上。卷中浩瀚的印板、典籍涉及藏族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医学、文学、科技、艺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院藏的的这些经板大多具有200、300多年的历史,其中部分是稀世孤本、珍本。在这座坐北朝南大型四合院式的红色建筑物内我仔仔细细地观赏,前后花了3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特别有幸的是亲眼观赏到了已使用了几百年的经板,例如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的《般若波罗密多经八千颂》的一块印板。该印板共有一千五百多块,是德格印经院创建之前(清康熙1703年)由德格土司出资雕刻的,主要用梵文、乌都儿文和藏文三文合壁,并附有版画图案的绝世经典之作。该经文的印板在全世界仅存此套,现已成绝版,是该院的镇院之宝。还有珍藏的印度早已失传的《印度佛教源流》、《汉地佛教源流》和早期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等稀世珍本。这些印板几乎天天使用(除了文革期间)木质已显岁月的痕迹呈暗红色,蝌蚪样的经文雕工优美,虽经几百年的沧桑,刻痕仍然清晰如前,像工艺品一样。

     在另一处我还观看了用朱砂印制经书。用朱砂的印板均是相对更为珍贵的经书。这些《甘珠尔》文集木刻板,是对释迦牟尼言论的记载,是当今藏区最为珍贵的文物。《甘珠尔》是印经院的创始人第十二代土司却吉·登巴泽仁主持雕刻的。当时登巴泽仁为了鼓励精工细雕,付给雕刻匠的工钱是用金粉来衡量的(当时的土司也很有钱)。雕刻匠把印板雕刻完工,经校对准确无误后,土司抓一把金粉抹在刻好的印板上,陷入刻痕里的金粉就是工钱,当然刻痕越深,工钱就越多了。德格印经院所藏的《甘珠尔》是整个藏区最为标准的模板,由土司的好朋友当时大学者司徒曲吉龚勒主要负责对《甘珠尔》的校对工作,这里所收藏的印版都是他校对了7次以上,直至准确无误后的雕板。
     印板用传统技术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制作过程大致分为原材料加工、书写和刻制三道工序。印一本经书大约要用6万多块印板。印板的原材选用当地盛产的红桦木,将木料锯成宽10公分长45公分的板料,就地用微火熏烤脱水后运回家,放入畜粪堆或水中沤泡半年,待到次年的3、4月,将板材森性沤退后,取出用水煮后烘干,再推光、刨平,成为了成品坯板。加工后的坯板被运往印经院检验,合格的成为印板料入库。土司选用最好的藏文书法员严格按《藏文书法标准四十条》书写经文,再请他的好友,大文学家校对数遍,无错的经板才进入刻制工序阶段。德格印经院的刻板匠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筛选出来的,不仅要求技法娴熟,而且要有较好的藏文和绘画基础。为了保证质量,规定一天只能雕刻一寸版面,一块经板要刻十四个月方能完成。每年还要将刻好的印板放进酥油里浸泡一次,防止变形或开裂以及防蛀。供印刷用的墨汁是用当地产的大杜鹃树皮,纹烧一、二个月,火熄灭后把烟囱上的烟灰刮下磨制出来的,颜色鲜艳、经久不退。德格的造纸原料也十分独特,是一种叫“阿交如交”的草本植物的根须原料制成的。“阿交如交”的根须分内、中、外三层,可以分别制造三种不同的宣纸。这种宣纸柔韧性好,不易碎且吸墨。同时,“阿交如交”本身就是藏药,含有轻微毒性,故造出来的纸防虫防蛀,久藏不坏,是一种印刷保存性文献的理想用纸。用前一天要先将纸在水中泡过,第二天使用。在画板房我还观赏到了一些精美的木雕唐卡画板。德格印经院收藏了376块旧画板,虽然数量不算多,但都很重要,很珍贵。德格历史是藏派传统画“门”派“噶(噶玛噶则)”派的重要传承之地,特别是“噶”画派自18世纪以来,已在德格形成了一个中心,并把绘画中的唐卡艺术溶于刻板之中,是德格印经院在木制印板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德格印经院藏画板大体上可分为“唐卡”画、坛城画(曼茶罗画)和风马画(龙打画)三类。德格印经院的大经堂和护法神经堂里的壁画和塑像95%以上是建院时旧作,均属“噶玛噶则”画派,也是值得欣赏的艺术珍品。另外,印经院金顶的金幢上有一个几百年前的避雷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德格,一个有着十分丰厚藏文化积淀的高原圣地

  德格,位于四川甘藏族自治孜州西北部的雀儿山下,金沙江畔,与西藏一江之隔,历来是进入西藏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和和贸易驿站,也是转运青海)、云南进藏物资枢纽重镇。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有着十分丰厚藏文化积淀的高原圣地。康巴标准藏语的德格方言、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祖寺、康区著名的五所五明佛学院、五种教派并存的藏传佛教、文明遐迩的德格印经院、代表南派藏医发祥地之瑰宝的德格藏医院、史诗《格萨儿王传》、英雄诞生地、神庙古刹、故都城堡、遗址以及与藏民族文化相融共生、风格独特的康巴古典建筑、绘画、文学艺术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使德格成为康巴文化的发祥地并与西藏的拉萨、甘肃的夏河齐名,成为藏区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同时,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冰川横陈,山峦拖迤,林莽纵横,翠湖、瑶池星罗棋布,自然生态景观美不胜收。德格藏族姑娘们那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和灿烂的笑容也让人难忘。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