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21|回复: 0

三江源头牧民放下牧鞭学手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6 09: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鞭、调料袋、碗套……”在久治县生态移民社区的一间陈列室里,摆放着两百多种珍贵的生活工艺品。这些珍贵的生活工艺品,绝大多数是当地牧民的生活用具。现在生活好了,这些生活用具没有了使用价值,却成了难得一见的手工艺品。  “两年前,我们到班玛县调研时,当地牧民制作的工艺品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这也让我们想到,久治县不仅拥有古老的民族工艺品,而且还有年保玉则这张旅游王牌,这些民族工艺品就是未来的旅游纪念品。”久治县三江源办公室主任尕藏尖赞说。
  在久治县三江源办公室的有序引导下,由当地群众发起的第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挂牌成立。措罗说,从草原搬进社区后,她一直赋闲在家,社区主任便邀她去公司上班。
  措罗就这样从一名牧羊姑娘变成了一家公司的员工。记者见到措罗时,她和松昂错正在编制布袋。一根根艳丽的花线,通过她们灵巧的双手,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布袋。和措罗一样,经过三江源项目培训,如今,久治县有65名牧民凭借双手吃上了“技术饭”,这当中有年老的,也有年轻的。
  在久治县年保玉则旅游产品开发销售公司,记者看到,除了编织班,还有缝纫班、石刻班、木雕班。公司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当地旅游市场上销售火爆,还远销西宁、成都、上海等地。
  甘德:电脑培训进社区
  在甘德县柯曲镇生态移民石艺加工厂里,达协塘移民社区的格南正在操作雕刻机。电脑屏幕上,一条曲线闪动着,随着曲线趋于稳定,一行整齐的文字刻在了平滑的石板上。看到自己操作成功,格南激动地说:“终于学会电脑操作了,以后可以自己干活了!”
  如今,甘德县生态移民村的石刻工艺全部用机器完成,这比手工石刻省了不少时间。牧民格南从小就在草原放牧,跟随父母搬进移民社区后,格南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天,格南得知社区要举办电脑培训班的消息,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培训班。
  “以前见过电脑,但不会操作,现在除了能熟练操作,还学会打字了。”像格南一样,经过技能培训,许多藏族青年都学会了电脑操作。
  目前,甘德县柯曲镇生态移民石艺加工厂已有12台雕刻机。老板尖措说,他想再购进12台雕刻机,只是资金上有些困难。得知尖措的困难后,甘德县三江源办公室负责人李辉业表示,要想方设法解决尖措的困难,并鼓励尖措一定要将石刻工艺做下去。
  囊谦:黑陶让年轻人受益
  走进囊谦县城的一顶大帐篷,几名年轻人正在制作黑陶,他们有的在和泥,有的在雕刻,对于我们的到访,全神贯注的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
  这种流传于囊谦县的黑陶制造工艺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据说,制作黑陶的原材料是选用当地纯净细腻的红黏土和黏土石,经手工捣碎成末,然后筛选、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纹等环节,再采用独特的工艺,经十余天烧制才能完成,这样制作出来的黑陶黑如炭、硬如瓷。
  从着晓乡搬迁来的普日藏一家,过去靠放牧为生。自从学会黑陶制作工艺后,普日藏一家的生活条件好多了。普日藏说,他现在的月工资是2500元,除了日常开支外,还能存一些。
  21岁的香达镇小伙更尕更是因为三江源科技培训班,年纪轻轻就学会了黑陶制作工艺。更尕开心地说,要不是进了三江源科技培训班,他的黑陶梦还很遥远。如今,在囊谦县,受益于三江源科技培训项目,生态移民社区的许多藏族青年在传承艺人白玛群加的带领下,凭借一技之长走上了致富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