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23|回复: 2

“美食故事会”也请你来讲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8 02: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更多精华内容:

东坡肉

美食典故:

典故一: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后,发现当地的猪肉价甚贱,富人不肯吃,穷人不会煮。他就把红烧肉的作法改良了一下,发明了“东坡肉”。这道菜也随着苏东坡传到了杭州,由于大受欢迎,被列为杭州第一道名菜。

有一个处处为难苏东坡的御史赵挺之,微服到了杭州,一直找不到苏东坡的把柄。当他得知每家餐馆都把东坡肉列为第一道名菜,心中很不是味道,念头一转,收集了十多家的菜单,一状告到皇帝那儿。

赵挺之对皇帝说:“苏东坡在杭州为非作歹,大家对他恨之入骨,所以人人都想吃东坡肉。”皇帝一看菜单,发现每份菜单上的第一道菜都是东坡肉,不由分说,立刻下旨把苏东坡发配到了广东惠州。

典故二:

相传北宋年间,大诗人苏东坡第二次到杭州上任太守,发动民众疏理西湖,以造福于百姓。当大功告成时,百姓纷纷送肉、酒以谢太守德政。苏东坡遂命家厨将这些肉按他的烹肉经验:[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方法制成红烧肉,送往每家每户以谢民工,并告之[连酒一起送]。但家厨把这句话误解为连酒一起烧,便把肉加酒一起烧起来,民工们吃了加酒烧的肉,都觉得味道更为鲜嫩酥香,赞不绝口,从此,人们就把这一美味称之谓“东坡肉”以不忘为百姓造福的好太守。这一制法流传至今,闻名中外。

典故三:

宋朝苏东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词与辛弃疾并为双绝;书法与绘画也都独步一时。就是在烹调艺术上,他也有一手。当他触犯皇帝被贬到黄州时,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苏东坡的烹调,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不过,烧制出被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东坡肉",据传那还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时发生的一件趣事。

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  

当时,老百姓赞颂苏东坡为地方办了这件好事,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到了春节,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那么多的猪肉,觉得应该同数万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对,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把"连酒一起送"领会成"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众口赞扬,趣闻传开,当时向苏东坡求师就教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楼外楼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  

制作方法:

原料:猪五花肋条肉 1500克  

辅料:绍酒 250毫升 姜块 50克 酱油 150毫升 白糖 100克

葱结 50克  

制法:  

1、选用皮薄、肉厚的猪五花条肉(以金华“两头乌”为佳),刮尽皮上余毛,用温水洗尽,放入沸水锅内氽五分钟,煮 出血水,再洗尽,切成20块方块。  

2、取大砂锅一只,用小蒸架垫底,先铺上葱、姜块,然后将猪肉整齐地排在上面,加白糖、酱油、绍酒、再加葱结,盖上锅盖,用旺火烧开后密封边封,改用微火焖二小时左右,至肉到八成酥时,启盖,将肉块翻身,再加盖密封,继续用微火焖酥。然后用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浮油,皮朝上装入两只特制的两个小陶罐中,加 盖,用桃花纸封罐盖四周,上笼用旺火蒸半小时左右,至肉酥嫩。食用前将罐放入蒸笼,用旺火蒸10分钟即可上席。  

特点:  

以薄皮嫩肉用名酒焖制此菜,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是杭州传统名菜。
发表于 2012-2-8 04:3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2-8 06: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还吃些东坡肉,那时候缺油水

现在几乎就没吃过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