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36|回复: 10

戏说攀岩之道——牛奶(台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3 18: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戏说攀岩之道——牛奶(台湾)
作者多年的攀岩经验,强烈推荐!

第一回:内功心法 (入门必修,宜勤练)

练习爬岩的方法很多,散见于各种杂志上;也常在岩友间,口耳相传。无论体能锻练,攀登技巧,器材使用,医疗复健,以及饮食等,都已相当完备。但有一项,对初学者非常重要,却经常被忽略了,那就是『自己』。
一个新手,必须跟着教练,学习各种技术。教练怎么教,学员就怎么学,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可是,每个人的条件,兴趣,及需要都不同,千篇一律的教材,不能满足个别的需要。
你不要妄想遇到明师,等他来打通你任督二脉,那你可能会终身不遇,这是外道(向身外求道,终究成空)。如何在众多不同风格的教练之间学得一技之长,终身受用,那就必须练内功。因为无论你如何勤加锻练,体能总有一定的极限,也总有衰退的时候。也不管你技巧如何高超,当你失去了强大的体能之后,一样是无用武之地。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现因年纪老迈,怕武功失传,特将祖传内功心法,公诸于世。是否受用,就看各人造化了。

心法第一条:得意忘形
很多人喜欢勤练公式,只爬熟识的路线;或是看人爬过,记熟方法,才去尝试。如果一直这样子,那你只能算是门外汉,根本还没入门。
技巧不能死记,必须灵活应用。记得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学太极剑的过程吗?笑傲江湖,令狐冲如何活用独孤九剑?庄子养生主,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功夫?这些都是最好的诠译。假如没有看过,那绝不可放过。
当你得其真意(内涵),而忘其形体(外表)之后,那怕天长地久,因为你已经拥有。
  
心法第二条:虚怀若谷
不要略有所成,便自信满满。不要因为爬得好,而看不起比你差的人;也不要略有所悟,便以为是创见;也许,己经沿用很久。虚心求学,才能集思广益,不断进步。谷因为空所以能容,因为低所以能顺势,上宽下窄任所取用所以无私。
  
心法第三条:道法自然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仅得其下(唐书)。很多人对所谓的高手,总是心存恐惧,自觉爬得不好,不好意思跟他们一起爬,以为会妨碍他们的练习。其实,要学东西,就要脸皮厚一点,常跟比自己好的人学习,才会进步神速。当你有了一定的功力之后,就要了解,如果你一直只取法于上者,将永远不能获得真正的突破。那上者是取法于谁的呢?大道之妙,尽在自然。
  
此为正宗心法,宜谨记于心。若能多加参详,内力必然大增。至于修练的法门(实际修行的方法),会慢慢介绍。但最好有一定的内力之后,再行修练;否则,容易走火入魔,不得其益,反受其害。
如果你在不断地实践之后(要实践而不要空想),对各心法有了初步的体验,那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如下的感受:
体验心法第一条:动作如行云流水,毫无凝滞;意志如手使笔,挥洒自如。
体验心法第二条:没有了比较,也没有对抗,但觉风清云淡,欢喜自在。
体验心法第三条:无论吃饭睡觉,动静坐卧之间,皆有所得。
以上三条乃集攀岩之道的大成,以后每看一回,最好都能回头再读,细加体会。
发表于 2012-2-3 22: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回 : 明心见性
所谓心法者,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别人不知。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所以看别人攀登时,除了看他的动作技巧外,更要深入其内心,了解他的想法。尤其看高手,若只注意其动作的圆熟,以及力量的强劲,自以为已经得到真髓,而回家闭门苦练,那你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些皮毛而矣。若从好的方面来看,学到的虽是皮毛,尚能强身健体,且能有模有样;但从坏的方面来说,却是徒具形式,经不起考验。所以跟高手学习,更要探求其心高而气不敖的内涵。
如果你已经把上期的心法再三揣摸,而有所领会,就可以开始参考下列法门。
  
明心
医生看病,不能单靠一些症状;必须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同样,要化解心中妄念,也要找出原因,然后加以化解。一个有病在身的人,如何去练习上乘的武功呢?所以明心是练功的第一步。明心就是了解自己的心意,探讨平日的所作所为是为了甚么原因?是何种力量叫你如此去做?攀岩是你真正的需要,或者只是用来满足别人对你的期望。
  
1.心路历程
在学习攀岩的过程中,除了技术与体能会改变之外,心境也会不断地变化。变,不一定是成长,也可能是停滞,甚或倒退。
刚学的时候,看到高手,会觉得不可思议,竟然有这么厉害的人。如果你有真正用功练习,那爬一阵子之后,有了一些实力,也看习惯了高手的爬法,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只要努力一样可做到(或者感到永达追不上,而就此打住)。当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慢慢形成与人竞争与对抗的心态。等到有了一些成就(如爬上比较难的路线,或比赛得奖),在岩场上更是目空一切,对别人不以为然。
假如你学习过程,也曾经是这样的话,那表示当时你对自己没有信心。因为信心不足的人,才会一直跟别人比较,藉由比较来肯定自己,却不知不单没有效果,而且后患无穷。当然每个人的历程都不太一样,以上所列的只是问题比较严重的部份。但下面所用的治病方法,却大同小异。
  
2.执着
凡比较,必有胜负;有胜负,就有得失。心情必随之起伏,随之动荡,而不能静,不能定。于是妄念丛生,心病日重。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不断进步,你可以把它当作休闲,或当作运动,偶尔爬爬,舒展一下身心,那正是很多人的想法,十分正确,也是发展攀岩运动的主要目标。但是,如果你下过苦功,想有所突破,而现在仍然有突破的欲望与突破的能力,却不再追求,那就是逃避;想做又能做,却不去做,当然会心有不甘了。先跟别人比,心中会出现一个「在高手面前差劲的我」,另一个是「在低手面前优越的我」再自己跟自己比,即差劲的我与优越的我比较,当然逃避前者,选择后者。不管跟谁比,只要执着于胜负得失,就无法得到喜悦,得到自在。
「他做得到,我当然做得到,拼了命也要追上」,「快要比赛了,我一定要多练一些」苦练不是不好,要进步当然要练。问题是叫你努力的因素是外在的,是不稳定的。外在的因素,将迫使你处于被动的位置,被动就会感到痛苦。又因为它的不稳定,所以对你的作用会时大时小,时强时弱,如随波逐流,难免暴起暴落。
  
3.破执
认清目标:要克服障碍,就要认清目标。你要攀登的是岩壁,要面对的是自己。应该找你喜欢的路线来爬,不足之处,再适度作锻练(注1)。不要老想着赢过谁,而身不由己,做一些不喜欢的事。
摆脱牵引:我们要主动去选择路线,不要被路线来限制你。若无法摆脱5.X这个陷阱,它就会变成一个魔咒,使你身不由己。爬岩的时候,眼中所见,耳中所听,口中所说,心中所想,尽是5.X。其实它只是用来参考与方便沟通之用,当然也可以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准绳。假如当作最高目标来追求,就是虚实不分,落入魔道。
不亢不卑:面对爬得比你好的人,可以欣赏,可以学习,不要用嘴巴把对方捧上天去。面对跟自己差不多的人,可以互相切磋,互相激励,不需竞争,无用对抗。对待爬得比你差的人,可以鼓励,可以指导,但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以为非此法不可行,硬要对方用你的方法爬,否则就认为他不受教。
跟比你差的人一齐爬,要自谦;跟你一样的人一齐爬,要平和;跟比你好的人一齐爬,要自信(如此才能看清别人,看清自己)。
「不留成见,日日清新」不因为别人或自己过去的表现,而预设固定的观感或立场;用此时此地的心去体验,才能看清当下的真实。
  
4.精进
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找到正确的方法之后,是否有成,就要看你的耐性了。不急进,不间断,持之以恒,是各种修练的法门中最易了解,也最难做到的。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在「不急不断」中成就的。
若能紧守不急不断的功夫,经过一段日子后,也许你可以感觉到,你的心已运转如意(也就是能自我控制,请看第三回[修心养性]),对外界的影响也能充分掌握,甚至能作出适当的响应,而再不会身不由己,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明明是不想做,但为了某个目标,不能不做)或产生一些不该有的情绪反应。如果能这样,表示你已经能开始控制内在的力量,这是日后修心的基础。
  
见性
找到病因,还要认清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再行下药。人的本性是不会变的,只会被蒙蔽,被扭曲。找出本性,才能因材施教,顺其自然。
  
1.天真
刚出生的婴儿,吃饱就睡,睡饱就吃,很容易满足。刚学攀岩的人,也很谦虚,很愿意去请教别人,大家都可以做他的老师。而第一次攀岩,大多是最快乐的,最难忘的。不是因为第一次,而是因为心无所求,所以使你谦虚,好奇,接纳一切。但这种感觉很容易就会忘记,但一定要把它找回来;因为那是你的原力(即原动力,也就是心灵的能量来源)。
  
2.迷失
爬久了,瘾头也跟着大了。一个星期不爬就混身不对劲,路线也越爬越难。整天为了一个叫5.X的目标,废寝忘食。平常一周爬两次;但是,到了比赛前,可以变成一周爬七次。可是,除了心中的欲望,开始时的快乐,己经找不到了。很多人都希望找回那种感觉,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去做。
如果一直用外在的目标,来满足心中的欲望,根本是缘木求鱼。就像寓言中的那只驴子,主人在它身上绑了一根挂了萝卜的竹竿,驴子为了想吃萝卜,只好不断往前走,跌入永无休止的陷阱。
  
3.反朴
要解开这个无穷无尽的困境,不是一直增加速度向前跑(不断苦练),或原地不动假装不喜欢吃萝卜(自我欺骗)就可以解决的。没有驴子不爱萝卜,也没有人不希望快乐。问题的根本在放不下,也不知如何放下。驴子的竹竿是别人绑的,它不能选择;可是,人的竹竿是自己绑的,必须自己来解。解下不实的负担,认清自己;停止外在的追求(注2),看破无尽的欲望,才能够回归真正的感觉与内在的需求。
明心见性之后,更要修心养性。修养要得法,更要与命运配合,才不致白费力气,用错地方。请看第三回 [命运与修养]
  
注1:适度的意思,很难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必须由经验的累积,慢慢去体会。简单来说,可以分两方面来界定:
外在条件:有人可以单手拉单杠,或抓住很小的把手,却爬不上5.10的路线(我曾教过可拉50个单杠,却爬不上大炮岩5.6的阳光面)。有人可以爬很难的路线,却爬不了多久就累了。当然原因很多,可能是肌肉的训练不够全面(如指力强,但臂力弱;或不注意耐力的培养),可能是技术的应用,不够灵活。总之,要不体能超过技术,就是技术超过体能(技术是指爬新路线的能力),两者都容易做成挫折。因为人会以自己表现较好的部份,来评估自己;但现实的考验,却是全面性的。体能要跟随技术,不可超越太多,这就是所谓的适度。否则,无限量的苦练体能,而技术却无法并进,那只会在一次一次的折败中,增加失落感。
训练前,没有身不由己的感觉,时间到了,自然就会想去做,是主动而且乐意的,没有半点负担。
训练中,不会感到痛苦(身体己不能负荷,但仍勉强照进度做完)虽然练得很累,却是全身舒畅,那就对了。不过,感觉会受天气,同伴,场地的影响,而产生误差,要特别注意。
注2:不是不再追求,而是要认清那些是真正的目标,那些只是过程与手段,如此才不会迷失。
发表于 2012-2-4 03: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回 : 命运与修养

    很多人不相信命运,认为一切都掌握在自已的手中,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有人很相信命运,以为冥冥中自有定数,不可强求。其实这都是迷信,一个太积极,当作自已无所不能;一个太消极,以为努力根本没用。
    其实,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部份是不能改变的,那是先天条件,叫做命定。有一部分是可以变的,那是生活轨迹,叫做运程。接受自己先天能力,就是认命(认清自己的生命);时时改进对外的表现,就是修养。凡事但求尽其在我,成败者,时也!命也!不必计较。

一.命定先天条件不可强求改变,也不可以当作成败的借口。

形体已定  
有人爬不上某些路线,就说那是身材的关系。不是抱怨手太短,就是身体不够高,所以才爬不上去。其实,那是对自己的生命,没有认识清楚。  


认清生命  
我们可以了解原则:这一步矮的比较有利,那一手高的才吃香。但不要轻视别人「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比我高,所以才抓得到;他能横渡过去,那是因为他矮,没什么!」不要为了平常比你差的人,爬上一条路线,而你没爬上,因此而生气。为了争一口气,为了嬴回面子,或在岩壁上苦苦纠缠,不愿意下来;或替自已寻找借口,不是我不行,只是………。

发挥所长  
与人比较,就会争强好胜,就会用身材作为借口。其实,我们可以把攀岩纯粹当作是自我的磨练。遇到适合自己身材的路线,就尽情去发挥;若爬得顺畅,就好好享受,不需要沾沾自喜,到处宣扬。遇到不适合自己身材的路线,就努力去克服;就算爬得不顺,也不必抱怨;其实那正是体验道理与技巧的最佳时刻。(爬得顺,表示都在用已经熟练的技术;爬得不顺,表示遇到有所欠缺的部份,要进步就要掌握现在。)攀岩重在发挥,而不是斗争;要互相切磋,不要互相对抗。

接受事实  
虽然与生俱来的各种条件,很多未如己意,但既已生而为人,就算无法变成猴子,也勉强能在岩壁上爬来爬去,也已差强人意。人必须学着去认命,去认清这独一无二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各种优点与缺憾,诚心接受。

假如做不到以上的要求,而整日怨天尤人,那如何做修养的功夫呢?恐怕是修练越勤,为害越深。

二.运气配合外在环境,发挥内在气势;尽力而为,不逞一时之快。  

变化无常  
环境的变化,很多不是事前可以掌握的;而个人的状态,有起有伏,更不可能一直维持在颠峰。

随机应变  
平常要多观察路线,培养破解能力。若上了岩壁之后,发现不能用预期的方法来爬,也要能随机应变,马上作出正确的判断。观察路线与实际攀登,必须要互相印证。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经常「On sight」新路线;只有On sight才能训练立刻的反应。

尽力而为  
On sight除了要考虑路线的难度外,更要了解当时身体的状态。平常不要爬到筋疲力尽,或做出超过个人极限的动作(但是这么多人在看,死也要爬上去:身不由己呀!)如此不单不会进步,反而会伤害身体,减短攀岩的生命。这不是叫我们接受命运的控制,相反地,是由我们来控制它们。

不逞一时之快  
有人从不注意身体的变化,总是想做就做,以为昨天可以,今天一定没问题。其实人的生命力,时高时低,时强时弱,无时无刻不在改变;但人的感觉,就像大海中的小舟,很难了解海水的起落。所以不要因为偶而爬上一条得意的路线,而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者己经感到吃力(快要受伤),仍拚命死撑。
偶而爬得好,就意气风发;表现不佳,马上忧怀丧志。那情绪就会完全受到运气所左右,而不能控制了。

自我调整  
其实,「运气」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虽然不可强行改变,却可以适当地调整。人饿了不得不吃,吃得再饱也会再饿。但可以调整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不吃。

配合环境  
一年当中,可把生命力调整在夏天或秋天时最强;因为那时候天气稳定,爬的机会最多。也可以调整到每周六,日。当然,根据比赛的时程来安排,也是无可厚非的。平常练习,可以选择当天状况最好的时候,去爬重要的路线;或比赛当天,把一日最好的状态调整到出场时。当然,生活上很多事情,也可以如此安排(看第六回:心无二用下)。

三.修心去芜存菁,面目一新。  
人的根本是天生的,不能改变的。但有些想法及对外的表现,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修改的。

1.想法:  
要明白心中的想法,必须要多注意自己平常攀岩的每一个动作。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个姿势?为什么要侧身?为什么左手会抓右边,而右脚却踏左边?为什么心跳会突然加快,全身冒汗?为什么会犹豫不决,等坠落后又后悔?刚刚要是用这个姿势就能爬上了,为什么现在才想到?或早已想到,却不敢马上去做?  


On Sight  
你必须在On Sight每条路线后(不是On Sight不算,注1),立刻从头细想整个攀登过程,找出好的,与不好的动作。更重要是找出原因,也就是做这个动作前的一瞬间,你为何如此做,或为何不做。是技巧不够,根本想不到?还是想到不敢做?是有危险(支点不好,确保者不专心....)所以不敢?还是习惯性的不敢?如何对自己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刚开始会很困难,觉得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想起。但是,若你能坚持下去,很快地(也许不出几个月),就可以突破瓶颈,掌握到基本的窍门,而轻松很多。

比赛  
如果参加过比赛,那一定感受过现场的压力。压力容易使人失常,无法表现出练习时的实力。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不能自我控制。内在情绪的稳定,外在肌肉的柔软(不是伸展的柔软度),心跳呼吸的频率,这些都互为因果,必须平常多加注意。

其它  
为什么有时候坠落会感到生气,不甘心,或郁卒?因为有人爬上,而你没爬上?还是你平常可以爬完,今天却爬不完?有时候该休息了,仍然不怕受伤而继续爬?因为有人在看,或快要比赛了?同一条路线,有时爬得上,有时爬不上?可能是体能不同,更可能是心情不同?以下来讨论一下真正的原因。
 
2.成因:  

学习  
人很多想法,都是由后天的教育与经验所形成的。而在学习攀岩的过程中,也会慢慢养成一些习惯的动作,或判断的方式。

被动学习  
因为刚学爬岩的人,不知如何选择,只能对教练言听计从,难免学到一些不适合自己的技术,以及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

主动学习  
如果不常常反省,检讨,而只跟着习惯去做,那虽然你的体能不断地加强,技巧也越见圆熟;可是,你对它们(体能与技巧)的驾御能力,却无法跟着提升。

3.改变:  
既然习惯可以慢慢养成,当然也可以慢慢去除;但最难就是持之以恒。爬岩也一样。想增加柔软度,却做一天停两天,效果自然有限。虽然知道很多体能锻练的方法,但一下子每天苦练,突飞猛进;一下子斗志全消,一落千丈。原因很多,可能天气不好,可能工作太忙,也可能杂务缠身。但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经常为一般人所忽略。
重视外在目标:  
把锻练视为手段,当作不得不做的苦工,那当然做不久了。每次比赛前,岩场就会出现很多人苦练;比赛结束后,人都不见了。
没有计划:  
想到就做,或练太多,或练太少,暴起暴落。要改变,可先做下列两点:
成为习惯:  
任何事情,要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必须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就像吃完饭吃水果,穿了鞋就绑鞋带一样自然。如每天洗完澡,马上做20分钟伸展操;或每天饭前一小时做体能。定时定量(当然要视当时身体状况,加以调整)自然不易中断。
认清目标:  
其实自我(身心的)锻练,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外在的名利(比赛,奖金,5.X,以及别人的掌声...)都只是一种手段,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用来帮助你,提醒你,及鞭策你的工具而已。只要能活在当下的感觉,不再为了某个外在的目标,而把其它所做的一切,当作追求的手段。那我们从自我锻练,参加比赛,追求5.X+1,及得到(或失去)别人的掌声的过程中,都应该可以保持快乐的心境。

四.养性 真情流露,欢喜自在。  

人的个性,差不多在三岁前就已决定;而攀岩者在岩壁上攀登的风格,也可能在几次的攀登中便己形成(也许就在第一次)。个性跟风格一般是不会改变的,但却很容易被欲望所扭曲,而变得面目全非。
寻回真我  
常常静下心来,把从前攀岩的经历,从开始到现在,欲望如何在心中一个一个的升起?每次欲望由升起到被满足(或至今仍未满足)的过程中,我的想法或做法,如何改变?如何调整?如何适应?慢慢就可以再看见,刚学攀岩的时候,那个原来的我,是何等模样。  

流露真情  
当你找到自己未经扭曲的本来面目(不容易呀!可能要花好几年的功夫),才能对外界的剌激,作出发自内心的真实反应。而平常生活的情绪,会变得很稳定,不会经常波动,或大起大落。
欢喜自在  
也许在别人眼中,你跟以前没什么两样。但是,你可以感觉到,那些莫明的压力已经消失了。从前也许因为某条路线一直爬不上,或因为某个人一直爬得比你好,要不比赛失常没有拿到名次,心中就会生起失落,怨恨,愤怒,不满或忌妒等等的感觉,增加不少的负担。现在认清了真正的需要,5.x就不再是追求的目标,而只是一个用来互相讨论与参考的标准而已;而别人的看法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攀岩时种种的不如意,慢慢被欢喜,自在,满足,欣赏,与感激所取代。爬岩再不是那么痛苦的事了。你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再不受别人,或岩壁所控制。

  至于要如何调整与安排自已的状态,请看第四回 [运气发功]

注1:只有在On Sight 的时候,才能有最好的修练。爬己经爬过的(不管有没有爬上过),或先看别人的动作再去爬,都失去了最好的效果;因为没有了创造性。爬过的路线当然可以再爬,好处也不少。不过有新路线,当然多爬新路线。

可是平常练习与真正面对考验是不一样的:练习时,只需要体力好,技术够,就足以应付。但当你要On Sight Leading一条新路线的时候,那情绪就变得很重要了,甚至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也许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On Sight及Leading?为何不能只爬TopRoping或Bouldering?其实只要你爬得开心,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
上方确保的主观成份较多,因为有没有靠绳子帮忙,很难认定(不管有无拉紧,至少在心理上有所帮助);On Sight Leading就客观多了,所以比赛几乎都以此为标准。人对自己的评定总是比较放松,只取好的表现,而忽略坏的;而客观的评定,就会比较严格。人必须先自我肯定,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如果连自己都认为做不到,没有半点梦想,那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可是,如果走得偏了,就可能太过于自我。相反地,一味向外追求别人的肯定,完全以客观标准为标准,那等于把高楼建于沙地上,到头来也将会一无所有。所以主观与客观的认定同样重要,不可偏废。也就是说,不要以为只有On Sight Leading才够格,也不应该只满足于熟识的路线。
发表于 2012-2-4 07: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回:运气发功

    很多人到了岩场,总是有事没事磨上一阵子,或喝喝茶,或聊聊天之后,才开始爬岩。等穿好了岩鞋,绑上了粉袋,也是东摸摸,西摸摸,去抱一些简单的石头,而不会一下子就去爬困难的路线。前者一般叫做培养情绪,后者叫做热身。
    因为面对不同的生活情境,心情必须加以调整,而喝茶聊天,正好可以作为一种区隔,一种缓冲。而热身的重要,更不在话下了。不论是培养情绪,或热身,在此一律称作运气 (运为动词,与命运的运不同)。
等身心都已准备就绪,便可穿上吊带,绑上绳子,开始正式的攀爬。由开始攀登,直到攀完一条路线的过程,称为发功。
    爬够了,在回家之前再轻松地抱抱石,拉拉筋,聊聊天,让肌肉放松情绪沉殿,那就叫做收劲。  

 
一.运气 把稳定的能量,提升至待发状态。
1.热身  
不在本系列的讨论范围,故只钩出其重点:
1.未充份热身前,不做接近能力极限的动作。
2.所谓充份热身,是以全身轻微出汗为度。
3.用类似攀登动作来热身,效果较好。
4.热身强度,要渐渐提升,至少超过极限的50%,再慢慢降低。
5.停止后10分钟,乳酸可完全排除。休息30分钟,需重新热身。
2.热心  
情绪是无形的,很难找出一套标准方法,能适合所有的人。要知道如何才能把情绪调整到最好,我们必须自己去摸索,去尝试;因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了解,自已的想法及感觉。
体认颠峰时刻  
首先,平常要多注意,你表现最好的时候,通常是在怎么样的情绪下;表现好的意思就像爬上平常爬不上的路线,或在岩壁上的感觉很顺畅,动作很灵活等等,反正觉得满意就是了。相反地,表现最差的时候,也要注意,才能除去负面的影响。
掌握因果  
最好在你爬完每一条路线之后,马上去回忆,去思考,找出所有状况发生的原因,了解是那种情绪引发出这种表现。如果当时不去做,那过后就很难再记起来了;因为人的感觉,很快就会消失,过后的回忆,难免会夸大,至少也有一些失真。经过长期反复的摸索与练习后,就可以拟定出一个程序反复练习,直到能在适当的时候,随时把适当的情绪叫出来,表现最佳的能力。
平常当然不需要这样做;但在重要时刻,如遇到危险、面对挑战或参加比赛时,或许它可以帮助你安然渡过。
自我控制  
要是刚开始不易做到,那可以试试联想法。联想法就是把不易控制的情绪,与可以控制的事件联结在一起(注:类似制约,或催眠,但不尽相同。那是身不由已地被控制,这是独立自主的自我控制)去创做出一种联想。如听到某种音乐,想到某件事情,看到某幅图画,甚至只是在心中默念某一句话,就能产生效果。
稳定情绪  
但情绪不一定能保持很久。所以,我们必须想辨法把它稳住,至少在路线爬完之前,不致有变(如何才能稳定情绪,请看第五回:心无二用)。

二.发功 适当时刻,在适当地方用力。  
也许有些路线,你还爬不上去,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体能不足,力量不够(那简单得很,下苦功去练就是了);也可能是基本技巧不够熟练,觉得有力无处用,非得看别人爬过,或重复爬很多次之后,才上得去。如果不是以上两种原因,觉得自已体力非常好,技巧也十分不错, 还是爬不上去。那很可能是力量与技巧用错了地方了。有体能,有技术,若没有善加利用,那就无法爬得顺畅。相反地,体能差,技术不足,如果能尽情发挥,也一样可以爬得很高兴。
1.柔软 该用力时用力,该放松时放松
当心情紧张的时候,大部份的肌肉都会僵硬(不自主的用力)。但攀登的过程中,肌肉必须能交互用力与休息;否则,一定很快就累了。
身心会互相影响;要放松肌肉,必须先放松心情。放松心情有很多方法,有马上见效的,有慢慢培养的。当你发现自己在紧张的时候,一直重复对自已说:放轻松!放轻松!有时候的确会有效。
你也可注意你的呼吸。紧张时,呼吸通常会很急促,或断断续续,甚至停止好几秒钟(那是不自觉的)。先控制呼吸,不急促,不停止,顺其自然,缓慢而深长。呼吸顺了,心情也就轻松了,肌肉自然也不再绷紧。  
多注意高手在攀登时的表情与呼吸,你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2.协调 肌肉不互相对抗
虽然已掌握住用力的时机,但如果用错了肌肉(该放松的肌肉也一起使用),既浪费能量,容易疲劳,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最常见是对抗肌也同时用力,使力量互相抵消。由于用力时收缩的肌肉,比真正需要的多,所以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动作,或使动作变得不顺畅。通常攀登者本身不易发觉,必需教练从旁提醒。重复参考自己攀登时的录像带,也是很好的方法。  

3.韵律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完美衔接
在肌肉控制得法之后,我们才可以谈韵律。大部份的路线,都不可能从头到尾只用同一种技巧。假如,每爬一步都得停下来想下一步该怎么爬,那动作就无法连贯,自然会很吃力。要动作与动作之间能够连贯,有两个方法:其一是把路线爬得很熟练,每一步都记起来,一般叫做背公式;除了用来表演或锻练体能外,实在不易使你有所进步。另外是熟练技术的应用,养成直觉反应,能随机应变,见招拆招。后者才是精髓,才能提升你攀岩的层次(不是指难度)。
4.节奏 该停则停,该动则动,该快则快,该慢则慢。  
在肌肉控制得法,技术运转如意之后,最终才谈节奏。假如你毫无计划,一直往上冲,而不知节制。就算你有很好的体力与技术,也可能因为不小心踩到海蟑螂而滑到;或尚未攀登完毕,已先行气绝,坠落惨死。
应快时快(动态),应慢时慢(平衡),应停时停(休息),如此才能完全地发挥。
5.综合  
柔软及协调,是对肌肉的适度控制。(如同士兵的操练与组织)
韵律与节奏,是对技术的善加利用。(如同战术与战略)(注1)

有人善于爬抱石,有人善于爬先锋;有人在大炮与龙洞的攀登能力,差别甚大。可能是先天条件的不同所造成,也可能是体能锻练方法不同。但前述的柔软、协调、韵律与节奏四项,或其中之一有所欠缺,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却经常被忽略。找出欠缺的部份,加以强化,才会有突飞猛进的可能。(请看第七回:本性毕露)
有时候,虽然有了严格的操练(柔软),精密的组织(协调),纯熟的战术(韵律),与正确的战略(节奏),仍不见得会打胜仗。还需要一个权责统一的指挥中心,与反应迅速的通讯纲路,才能发挥最大力量(请看第五回:心无二用)。
 
三.收劲 紧张的肌肉及心情,得以再度放松。  
这个步骤很重要,却经常被忽略。
1.放松肌肉 缩短疲劳时间
攀登前,要先爬简单路线热身;回家前,也要爬简单路线排除乳酸。爬前做伸展,不易拉伤;爬后也做伸展(比爬前做更重要),可以放松肌肉,真正休息。
2.放松心情 加快适应现实生活  (以免工作时,心不在焉)
结束前不拼未爬上的路线:未完成的事,会一直盘旋在心中,不易消失。
结束前不玩新的,有趣的抱石。快乐的感觉,会使第二天的工作显得无趣。
可以聊聊天,把今天的心得,感受舒发出来(当然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爬爬熟识的路线,把剩余的体能用完。反正最好平平淡淡地到来,也干干净净地离开。
3.综合  
总而言之,临走前的身心状态,会延续一段时间(也许好几天)。所以离开前的收心,是必须的;否则,你的工作,学业,甚至平常生活作息,都可能受到影响;那攀岩只会使你沉迷,而无法使你提升。大部份的人都是沉迷得越深,断绝得越快;要看一个人是否会持续不断地爬下去,这个方法最准确。

知道了该做些什么之后,到底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如何掌握更多培养情绪的方法?如何把培养好的情绪稳定下来?或者把思考性的技术转变成直觉反应?请看第五回[心无二用],让我们一起来建设自己的指挥中心。

注1:发功包括了柔软、协调、韵律及节奏四项,为何独缺平衡?因为平衡属于拳法,而不属于内功心法。前面提过,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但练功不练拳,空有一身功。在此简略一提攀登时,身体平衡的主要口诀:

拳法不在本文范围,只提供参考,不作解说。)
1.  左脚踩左边,右脚踩右边,身体放中间。
2.  左手抓,左脚内右脚外;右手抓,右脚内左脚外;左手换右手,屁股扭一扭。
3.  身偏左,右脚上;身偏右,左脚上。左脚右脚一条心,你有好臂力,我有青蛙腿。
4.  左手拉,右踩左;右手拉,左踩右;身体放旁边。
5.  半蛙腿,半直腿,屁股坐脚跟。
6.  三点不动一点动,身体好稳重;两点不动两点动,身体似游龙;一点不动三点动,飞龙在青天。

发表于 2012-2-4 12: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回:心无二用

世上当然有能"左手划方,右手划圆"的人物,但如老顽童周伯通之流,终是少数。一般人专心做一件事,还不一定能做好,更不用说同时处理多种状况了。

但话说回来,除了少数高级人物(或有权,或有势,或有钱)以外,那一个不是杂务缠身,时间少而事情多,好象时间永远不够用似的。更要命的,有时诸事接踵而来,又不得不同时解决。虽然全力以赴,仍然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错误。

要突破困境,事前必须要把问题精简,再来建立处理的程序,当然,还要保留适度的弹性。如此才能把纷乱的情况,转变为单纯的局面。


攀登前,思前想后;攀登中,手忙脚乱;攀完后,不加检讨,要不乱才怪。反之,攀登准备如家常便饭,攀登动作干净利落,成功与否皆虚心求教,当然可以精益求精。不过,若无论成败,皆能淡然一笑,才是「无心」的最高境界。

以下要讨论的,是如何由「清心」与「用心」的训练,进而转为「专心」与「无心」的境界。
 
一.清心 认清本我
认清真正的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攀登形态,不必经常跟别人比个你高我低。详细的方法已曾提及,在此不再重复(详见第二回明心见性,及第七回本性毕露)

二.用心 学习技术,熟练技巧。
在不同的攀登形态中,都需要面对各种随时发生的状态。若就外来的干扰而言,最单纯的当然是几公尺高的抱石,最复杂的莫过于几百米的大峭壁攀登。若计较内在的影响,当然以上方确保为最少,公开比赛为最多。 
1.基本能力:
必须具备的最低能力,可以由基础训练获得。如体能,动作技巧,装备的使用方法等。

正确方法
对初学者而言,除了用教练所教的方法外,别无选择。但打好了基础之后,就不能再闭门造车,独学一家。最好各门各派,都有所认识,并结交各路英雄好汉,互相切磋,才能集各家所长,弃各家所短。(注:凡能成一家一派者,其各部分的理论,必一脉相承,圆融无碍。但凡有所长,必有所短;故弃其所短,则不能尽得其所长。)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之后(注:还要不时修改),就可开始修练了。

勤加修练
大部分修练的方法都很简单,只要能持之以恒就行了。问题就在一个「恒」字,很多人就是做不到。这跟意志力的强弱,其实关系不大,而是因为所订的外在目标,与真正内在的需要,有了差距。(请参考第三回中的「三.修心」)。若不加以调整,则经常在做与不做之间挣扎,是无法避免的。

生活即训练,训练即生活。当根据内在所需,决定了外在的训练后(如体能训练,技巧训练,柔软训练等),就要想辨法把训练融入生活中,成为生活中自然存在的一部分。如果不能融入生活,就很容易中断,而变为时停时做。停下来可能是因为忘了,或心情的不稳定,那训练效果当然会打折扣。但是,停了一阵子,突然又会变得十分积极,为了原来所订的目标加紧努力,甚至超过原订的进度,而仍然对自己充满了自信,觉得一定能补回来;可是得到的,却是不易复原的运动伤害。然后,再次陷入低潮。若让它反复进行,而不求改进的话,那你的攀岩生命,绝不长久。(注:每个人的生命力,都会有起有伏,如何能掌握起伏的周期,善加利用,而不被控制,在第三回「运气发功」大约谈过,以后在第七回「本性毕露」中,会再加以详述)

譬如想增加柔软度,就要先想好到底要多柔软就够了?要达到目标,每周至少做几次?总共要做几个月?其次,再评估甚么时候做,才不会被干扰(伸展最好能一个人静下心来做,效果才会好;体能却在有伴的情况下,进步最大)。每天下班到运动场?每天睡前?还是每天中午吃饭前?最好找每天都会去的,一样的地方,一样的时间,才不易中断。

2.外来干扰:
发生与否,不是攀登者所能控制的。有形的影响,可利用熟练的技术,事先防范;或发生后,马上排除。必须从实际攀登学习。一般人以先锋攀登时,如何架好岩楔的干扰为最多。除了对岩楔作彻底的了解,加上经常实际应用外,别无他法。

3.内在影响:
因人而异,只有自己才能了解与化解。

怕高与群众压力
事实上,很少人不怕高的,包括常爬大峭壁的人。你看他不怕,其实他怕得要命。只是怕归怕,爬归爬,丝毫不影响攀登的能力,反而因此更加小心。方法无它,就是经常在高处。同样地,经常在大家面前爬,习惯给别人看,就不会想人家怎样看你。

陌生感
爬熟识的路线有安全感,但爬新路线才有创造力。
On Sight路线才能加强攀登能力,使我们想法灵活,技巧富于变化。怕生是很正常的,只要能勇于面对,很快你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可怕,甚至会变成不爬新路线,便索然无味。

生死体验
在台湾爬大峭壁不好玩,也不鼓励大家去做,因为实在危险。在攀登危石重重的高山峭壁的时候,你必须面对很多不可预测的变化,必须冷静而正确地处理,任何一个疏失,都足以致命。但如果你能在多次大峭壁的洗礼后,而仍然存在的话(就是还没死),那你对生命的价值,一定有更深的体认。同样地,在预知自己要先锋坠落前的短暂时间里,也多少能有所体会。

胜负得失
群众所以会对你产生压力,部分原因是不习惯,但也可能是得失心太重。放开胜负得失谈何容易,通常它跟上了你之后,就是一生一世;因为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最后胜利,或真正的满足,除非你能自我觉醒;否则,只好终生追遂。

开始的阶段,我们不谈根除,只求忘记。如果能暂时?开胜负得失的念头,一心一意在目前所面对的情境,全神灌注于下一个攀登动作,仍然可以在此时此刻,发挥出真正的力量。

要达到以意驭气,自由流转的境界,除了要根基深厚以外(即基本能力够,用心程度足),尚需假以时日,潜心修练六神气功。所谓六神者,即提神,入神,忘神,再入神,全神,回神。欲明六神之大要,请看第六回:心无二用(下)。
发表于 2012-2-4 16: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回
三、专心心无杂念,专心一致。  
在攀登时,我们的实力到底能发挥多少,心理状态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专心与否,变得非常地重要。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叫我们做事要专心,才能做得好;但好象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才能专心。那让我们一齐来看看专门修练专注之法的六神气功。
专心程度与攀登时机的配合:
攀登前的运气--冷静,放松,内敛,思考。
攀登时的发功--激动,紧张,外显,直觉。

以下为攀登一条路线时,心情变化的六个阶段(主要是针对比赛):  

1.   提神攀登前的准备
攀登前30分钟
目的在产生适当的情绪,包括一系列的自我暗示,加上精选过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纸条,充分的伸展操,确知整个比赛的路线,详细研究。在脑中演练,感觉其韵律。
攀登前几分钟
想想马上就要爬了,让心跳加快,进入激发状态,并做一些激烈动作。
状态不好时,提醒自己能力依旧,只要下定决心,就可扭转逆势。
2.   入神起攀状态
      临攀前几秒钟
      攀登中专注计划的简单提示(注意速度,或休息时机)
      激发水准的调整
      专注路线起步时要做的几个动作。
3.   忘神攀登中
      除了往上攀爬之外,忘掉一切(如路线难度,观众,坠落的可怕,胜负,观众,赛前的争执)
4.   再入神再度专注
     攀登中注意力被分散了(如发生失误,因扰,遇到因难停下来,钩环挂错。)要事先计划及演练,如何把心拉回来。
      最好的选手,似乎在各种(尤其是不好的)情况中,均能保持水准。
      他们总是能为了保住乐观和信心,而找到理由。
      提示 不想停下来,却停下来了,可用来作为需再度专注的讯号。
      一有机会就练习再度专注,平常训练时,也可创造一些分心的情况,使你对[向度]的改变熟练。
为[转换向度]多设定几个提示语,以免麻目了。
5.   全神激发潜力
      在紧要关头,能够有辨法动用所有的精力与能量。
      下定决心,完全投入,突破极限,发挥平常实力的120%。
末受严格训练的人,感到疲劳时,会放慢或停止。已受严格训练的运动员,不能跟一般人一样,否则无法发挥潜能。
当你感到疲劳时,应立刻想到,该如何激发身体剩余的能量。
事先计划并加以练习的激励语句,必须要强烈地投入感情,以坚信的态度说出,如此才能克服因疲劳所引起的负面情绪。
末能有效地发挥潜力,通常是因为末事先下定决心,作此打算。  
6.   回神攀后调息
      不管结果如何,尽快恢复平静,重新面对下条路线。
奥运篮球教练Jack Donohue讲过一则故事,谈到一位年轻人,匆匆忙忙跑到机场内的售票柜台前,往台上丢了两百块美金,急促说道:"快点,给我一张票"先生,你要那里?"难道你看不出我很急吗?我才没时间去想要到里,快给我票啊!"有时候,我们为了想完成某些事汲汲营营,根本无法停下片刻去想想我们的目的地,和怎样才是最快速达到目的地的方法。
设定目标很重要,能提供按部就班,安抵目的地的方法,并且还激励我们踏出第一步。今日的目标,即明日之事实。
比赛专注计划  事先决定比赛中,每个阶段你要的感觉。
比赛不是教导自己技术的时间,是信任身体,让它自由发挥的时候。
你只要能放松自己,它会自然做出合适的动作。

攀岩是需要解读和响应的运动(熟识的路线不用),攀登时不能只专注于技术或动作的层面,这会使你无法充分发功。而应专注于眼前状况的解读,与使用直觉性的响应。也就是攀登动作尽量顺其自然,这样才能让你的身体,意念及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
赛前再度专注 将外在或内在干扰(如担忧,自我怀疑或自贬自损等)加以排除。很多微小,无意义的行为,可能对你的情绪有重大影响。小事情做成大影响,因为赛前激发度高,也因为我们习惯逃避,而很少花时间去面对困扰,并加以解决。  

1.放下:把不可改变的困扰,暂时放到一边。
如争吵,下雨,场地不好,强劲的对手,成绩(别人或自己的),有人向你发问等等,都会令你分心。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在心中预演比赛过程,或对自己作已设计好的各种提示,以期回复专注状态。
2.保密:如果有点累,或准备不周,感到无法发挥全力,最好不要让身体知道。
告诉它,你现在正处于颠峰,要发自内心地相信。
3.独处:要留一段独处(至少在心理上)时间,作最后的心理准备。
应该每次都作固定的安排.
 
四、无心
1.内外兼修
当你各方面都已经准备就绪了,就可以正式开始做心灵训练了。也就是说:有了足够的基本能力;对外来的干扰能熟练地化解;而内在的影响,种种的情绪,也清楚它们是为甚么会产生的。不过,就算你准备得不够,也不妨训练看看;因为这个训练很安全。也许,你会因准备不够,而一无所获,但绝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2.感觉优于思考
所谓正式训练,在别人看来并没有两样,还是一样地爬,一样地休息;没有爬得比较多,也没有休息得比较少。只是以前主要用用脑子来想。现在呢,相反地,要尽量忘记各种技术与动作,更不要用脑子想怎么去爬。把身体的主控权交给你的身体,让身体自由地感觉,脑袋唯一要做的,就是甚么都不想。如此才能解放你的身体,去做它本来就能做的事情。不能多想,而必须多用感觉的原因有三:
减少消耗
想得越多,停留就越久,力量的消耗当然也越多。
统一指挥  
左脑主控思考,推理;右脑主控运动,直觉。某一方在运作,则另一方就会被抑制。边爬边想,左脑与右脑会互相抑制。指挥中心出了状况,肌肉的合作性就变差,动作自然会僵硬与迟纯(不协调)。
不易分心  
当你开始思考该如何爬下一步的时候,就容易跑进别的念头(如坠落好可怕...),使你无法自然地做出下一个动作。
3.习惯成自然  
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养成的,但成了习惯之后,就不容易改变。很多人喜欢在爬不上去的时候,就吊在岩壁上边想边试,甚至能吊在同一个地方超过10几分钟。不要说确保的人受不了,对攀登者本身,也没有甚么好处。因为这种断断续续的攀登形态,也会不自觉地成为习惯,而无法一直保持专心的状态。要使整条路线的攀登变得流畅,就得把思考与感觉,两种不同的模式严格分开。习惯在地上作观察,分析与仿真;在岩壁上则根据直觉的判断来攀爬。
当你的技巧,仍然处于记忆的阶段,而不是一种直觉的动作,那根本还不能谈专心,更不用说无心了。好比军队正在作战的时候,指挥官仍然要一直控制着每一个行动细节,部队完全不知道下一步的行动,那后果不想而知了。又如篮球比赛,当队员拿到球之后,还要看教练的指示,才知道如何走位,或传给谁,那想不输也难。应该在平常的训练中,使队员熟悉各种状况,反复练习,成为一种直觉动作,遇到状况能马上处理。在攀登新路线之前,我们可以就观察路线所得的资料,拟定一些原则。等上了岩壁后,身体的动作就得交给直觉去处理,让它自由去发挥。
4.以意驭气 经脉流转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就是某些路线有时候会爬得很顺,有时候却爬得很辛苦,甚至还爬不上去。为甚么同一条路线,同一个人爬,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原来当你心无旁鹜,专心一致的时候,就会生出一股很强的气,在身体各处流转(气的存在,己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使身体各部份的能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相辅相乘的效果。本来爬不上的路线,都变得易如反掌。但当你胡思乱想,心神不宁的时候,身体各部份,就无法协调,力量被分散掉了,自然表现不佳了。

以下为四种可能经历的心境:
1.用心阶段:意先后发(先想好再去做)
2.专心阶段:意发并进 (想到的同时已经在做了。)
3.无心阶段:发在意先 (做完了才想到)
4.终极阶段:极发藏意 (做完了,还不知道自己做过什么。)  

发表于 2012-2-4 21: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亲身体验的,才是可信的,可靠的,可以使你进步的。
不能亲身体验的,是不可信的,不可靠的,无法使你进步的。

岩楔:
知道岩楔架设的方法,但未真正架设,那就不能确定会用。
己经用得非常熟练,在地面上见到任何裂隙,都能马上放好,
但未真正先锋攀登,就不能确定上下如一(在地面与在半空中,用得一样好)
先锋攀登,岩楔收放自如。但未经常坠落,那就不能真正信任。
在必要时刻,敢于坠落,充满信靠之心,那才能尽情发挥,日渐精进。

Bolt:
有了固定的支点,虽然比较安全;但对初学者而言,所要克服的,并没有减少。  

因为不管如何安全,从高处坠落的恐惧是天生的,不是由理解或保证可以去除的。不能叫他不要怕,那是违反天性的,而是根本不去思前想后,专心一致去爬,坠落前也要专心去怕。
要面对害怕,在极端害怕的时候,仍能发挥同样的技术,才算成功。
要日日精进,必须实验实证,丝毫偷懒不得。
若整日胡思乱想,钻研理论而不验证;虽理论精妙,结构严谨,但易流于形式,有如镜花水月。
若盲从附会,追求流行,人说是则是,人说非则非,毫无定见。虽无负担,但亦无功业可成。
若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只知拼命实行而不深思;或能功成业立,但往后可能会有"曾经沧海难为水,回头已是百年身"那种无法挽回的感慨。
将会遇到什么,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机缘),但可以选择接受什么(修心)。选择之前,先要学习了解所遇到的,到底是什么东西(明心)。当你下定决心,作好了选择之后,就该全力以赴,去维护它
转运:增加某些事情发生的机会
发表于 2012-2-5 01: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回:本性毕露
启发教育:教初学者,教练首先要安排一些适合其程度的路线,让学生去爬(启);在爬的过程中,只要不超出安全的范围,必须任其自由发挥(发);待其本性已全然流露后,再加以指导(教);当技巧已经熟练,再慢慢培养其内在力量,期能独立自主的不断成长(育)。

    有很多教练,根本不给学生有启发的机会,一开始就教他所谓正确的方法,使学生永远失去自我完成的机会。

    初级岩训应该找最有教学经验的教练来教,因为刚开始爬岩的学生,吸收力最强,不管给他甚么,大部分都会无条件接受。如果开始接受了错误的观念,以后就很难再改变了。而在中,高级训练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判别能力,大慨知道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此时就算教得不对,以后要更正过来,也容易多了。  


    填鸭教育:在学生未充分尝试前,马上给予原则性的提示,会减少其发现的乐趣,降低其创造的能力。若更进一步地,点明每一步的动作,让他很容易就能完成路线。表面上满足了他的成就感,延续了他的兴趣。其实教练已经在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观念:路线超过自己的能力时,也要藉助别人的力量,甚至不择手段(如吊在半空苦苦纠缠,迟迟不肯下来)去完成它。除了因此而失去了创造性之外,以后还会依赖公式,不敢挑战新路线。熟的路线能力很强,但On Sight新路线,需要展现创做力的时候,就不行了。其实,无论是新手或老手,无法攀完整条路线是正常的,因此而来的挫折感,是教练给的。绝对不要轻视,教练潜移默化的力量。如果一开始就让学员量力而为,知所进退,以后才能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
 
    制造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教练要制做适当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其能力,最好比他目前能做的,再稍微难一点,令学生觉得只是差一点点,那才会断续努力。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比为学生解决问题难太多了。而且能把技术忍着不告诉学生,能耐心等待学生自已去发掘,并适时指出正确方向的教练,才是好教练。
有创意的教练,才能教出有创意的学生。
 
    学生发问:有些问题可以回答,有的可以不回答,甚至不能回答。因为没有做过的事,空谈理论是没用的。任何回答都必须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才会有效果。否则只是教练讲得高兴,学生听得茫然,似懂非懂,后患无穷。〔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为人师者,必须压仰自己的发表欲,不可以把得来不易的经验,一下子都教给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代替(甚至是抹杀)学生的经验,使学生不能亲身去经历,去体验。不要忘了教育过程,必须循序渐进,才能根基稳固。


发表于 2012-2-5 0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2-11 11: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哈












网赚论坛|网上代销| 找工作难,不如在家做老板,网上创业快点击:tecou.com
发表于 2012-3-3 17: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供企业※真票,先给予贵公司验好后再付款
请找:联乐实业    李生:13953222848   QQ:842365606












代、開、发、嘌13699780050李先生 QQ:842365606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