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398|回复: 71

野谷幽峡杨梅洲 戏水跃石赏廊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 04: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浙南闽北众多的古廊桥中,若论桥梁构架本身,福建寿宁的杨梅洲桥可能不是最美的。但如果论及与所处环境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能出其右者恐也不多。
    正因如此,在我们这次的浙南闽北自驾之旅中,虽然由于行期、行程等因素割舍了不少景点,但杨梅洲桥却始终未在删减之列,打定了主意非去不可。
    去杨梅洲有两条路,一是由寿宁往北,经坑底乡小东村沿乡村土路东行;二是由寿宁往东南,经南阳折向东北泰顺方向,从犀溪乡李家山沿山路西行。由于我们是从庆元举水抄近路经岭头、托溪抵达的寿宁,且下步要去泰顺,所以选择了后者。
    在寿宁犀溪乡“状元故里”西浦村舒适宜人的古樟公寓一觉睡到自然醒,与店主一家共用早餐,又在村头补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向泰顺方向进发。
    路况十分可心,十余公里后至闽浙界桥头(不过桥)左转,沿新修不久的水泥路前行6公里,便抵达李家山。
    这是个隐匿于峰壑深处的小山村,平坦地儿异常稀罕,路上稍微宽敞一点儿的地方,都被村民晒了稻谷。我们在村部小楼旁一块不大空地上停好车,先把昨晚洗的衣服晾晒起来。
发表于 2012-1-12 08: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家山有座闻名遐迩的“红军桥”。
    虽然这不是一座古桥,但由于它蕴含着难忘岁月里一段军民骨肉情深的佳话,故而声名远扬:1937年农历3月12日,山洪暴发。此时,隐蔽在李家山村的闽东游击队领导范式人(建国后曾任福建省委副书记)、许威等人面临国民党军和民团的围捕。危急时刻,李家村的9位地下交通员星夜赶制木筏,抢在敌人到达之前将他们抢渡到对岸,安全脱险。解放后,担任福安地委常委、专署副专员的徐威特意拨款建造了这座木拱桥,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这座凝结着军民鱼水情的廊桥,桥身两侧板壁的窗洞刻成五角星状被村民称为“红军桥”。
    沿着村部小楼对面的石路,我们一路下坡而行,去寻找观赏“红军桥”。
发表于 2012-1-12 12: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村路上,我们谢绝了一位主动招呼生意的“向导”,顺着醒目的主路继续前行。
发表于 2012-1-12 16: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判断:木桥肯定架设在峡谷山涧间的交通要道上。那么,沿着主路走,遇到岔道时选择较宽的通向山谷深处的石路前行,准没错。
发表于 2012-1-12 20: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愈往下走,风光愈佳,一边是遍山的翠竹,一边是满坡的梯田。
发表于 2012-1-13 00: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3 04: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3 08: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3 12: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13 16: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过一个弯,谷底山涧处,露出了木桥的身影

发表于 2012-1-13 2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了,已经可以看见红星状的窗洞,这就是“红军桥”了。
发表于 2012-1-13 23: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发表于 2012-1-14 03:5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角星,红军桥,光辉岁月的美好追忆
发表于 2012-1-14 07: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歇歇脚,看一看桥壁上的历史遗痕
发表于 2012-1-14 11: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军桥”横跨的这条山涧是闽浙两省的分界线。从福建寿宁的石径登上桥头,穿桥而过,落脚处已是浙江泰顺的大地。
    踩着松软的沙砾走进河谷,举首凝望,“红军桥”凌空飞架,英姿勃发,美轮美奂。
发表于 2012-1-14 15: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谷无声。我们静静地看,静静地想。过去,现在;怀念,感慨……
    再见“红军桥”
发表于 2012-1-14 19: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路返回
发表于 2012-1-14 23: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熟悉的溪水
发表于 2012-1-15 03: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切的竹林
发表于 2012-1-15 07: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那古朴沧桑的老屋
发表于 2012-1-15 11: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往返共用时一小时零十分。回到村里,向热情的老乡打探了前往杨梅洲的路径,驱车继续前行。2公里后抵达李家山下辖的自然村“上垟”。水泥公路到此为止,再往前,就是将轮胎咬得“吱咯”乱响的“狼牙路”了。
发表于 2012-1-15 15: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条刚刚开始凿建,通往杨梅洲峡谷的旅游公路。山崖上劈下的碎石铺作路基,还没有用机械压实,除了颠簸,就是啃胎。听着车胎“咯咯吱吱”的呻吟,心里疼得打颤。不过,望着窗外的风景,觉得很值。
发表于 2012-1-15 18: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磨蹭到了建设中的停车场,看看仪表盘,4公里的路程,耗时22分钟, 路况可想而知。
    停车场足够大,但此时只有我们一辆车,还有一排孤零零的工棚。
发表于 2012-1-15 22: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得车来,稳稳神,先浏览一下周边风景
发表于 2012-1-16 02: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峡谷边驻足探望,溪流一端应是“红军桥”;另一端,醒目刺眼的山路通向杨梅洲。
发表于 2012-1-16 06: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路时,藏在深闺人未识。开山劈路,美人脸上却留下了难看的伤疤。看来,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永远是一道没有完美答案的难题。
发表于 2012-1-16 1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停车场往里走不远,一道深壑挡住了去路,我们沿着施工车道走到沟底。
发表于 2012-1-16 14: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要建一座桥梁,将两侧山崖连接起来。
发表于 2012-1-16 18: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爬上对面的陡坡,对鞋底的抓地性能要求不低。
发表于 2012-1-16 22: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路与破损山体相依,开发的代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