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27|回复: 0

花亭湖风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 14: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1.jpg


马路河在太湖老城西门外半华里处,为长河上游故道。古时长河上游纳百川之水而浩荡,借千山之势而湍急。故龙山宫以下马路河河床开阔,水势泱泱。越河而过有一条连庐州接鄂省的太湖古驿道,常年驿马飞奔,交通繁忙。为方便行人驿马往来,临河两岸建有渡口。于是,不仅东岸的晋熙古城为水陆枢纽,连西岸渡口也舟车辐辏、商贾云集而成繁华小镇。马路河、马路口渡、马路河口镇皆因此得名。
8-3.jpg
太湖晋熙古城坐落在龙山脚下长河冲积的沙洲上,夏日沙滩蓄热、暑气薰蒸,城近山隈、闷热如炉。唯有马路河口地平空旷,每至夏夜,西来凉风习习,加上两岸垂柳行行,竹林荫荫,自然成为晋熙城和马路口镇居民消暑纳凉胜地。每当夕阳西下、夜幕初笼,两镇居民,挈妇携幼,呼朋唤友,云集河边。或泛舟古渡,挂桨轻摇;或随舫嬉水,倚棹歌箫;或游龙潭上下,探蛟室弄潮;或抚柳丝吟唱,枕凉席逍遥;或品香茗茶,尝绿豆糕,听评书大鼓,说孙吴刘曹……以至于马路口镇,夜市达旦,热闹非凡。于是,文人雅士见景生情,和形附会,将“马路西风”作为熙湖一景。
明万历年间,熙湖大水,长河改道傍城东而下,马路河河水日渐减少,河床也日渐浅窄,已失往日风采。不过从清人王大枢《太湖县赋》中“其龙山之夜雨,每见沾濡;其马路之西风,常闻淅沥”的记述看,至少在清乾隆年间,“马路西风”这一景观还能牵动一些文人的情思。但1958年在长河上修建了花凉亭水库,长河水经东门河与太徐渠道两路下泄,马路河水即近枯竭,河床更为泥沙淤塞;再加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扇空调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也就失了借风纳凉之兴。马路西风,夜夜潜来,旧时美景,却难再现。

8-2.jpg
熙湖四景之一的“法华方竹”,早在唐宋时期就较为有名。当时的法华寺“层楼翠映千杆竹,庭院松青树满花”。据《太湖县志)载.法华寺香火旺盛得益于’法华有竹,其杆皆方’。相传,法华方竹潭于西域佛国天竺(今印度).乃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带回的宝物之一。唐僧回国后,弟子云游四方,将方竹择地栽种.但成活极少。后有一高徒在大潮龙山宫对面山麓遗址建法华寺.又在院内种方竹苗。不知是真有佛祖灵光护佑普照,还是由于龙山夜雨滋润,这异乡奇竹,竟在法华寺内长得茁壮茂盛,郁郁葱葱。南国翠竹,种属繁多,外形圆润,几成一律。唯有这方竹,有梭有角,逢节有黄白色钟乳点.垦得风骨铮铮,确为植物珍稀。物以稀为贵,亦以稀为奇。风雅之士纷纷题刻赞诗于竹杆之上,“久之,形类蝌蚪,早失其形”。从清代游客所存诗句”古刹何年荒草蔓”、“过竹应怜野寺荒”来看,此时的法华寺早巳衰败。尽管清乾隆二十一年(1755),太湖知县吴易峰捐资重建的法华寺,“堂阁楼台,班联似笋’,不乏金碧辉煌。但从清人王大枢游寺所记“寻昔年之方竹,赏今日之奇葩’来看.这时的法华寺虽有奇花异草,但方竹已荡然无踪。新建的法华寺到清末又遭兵毁,后移寺回龙山,虽香火未断,然声名早失。
竹的生命力是很强的,按说法华虽毁.方竹应存。法华寺旧址在古火神庙以北、今烈士陵园以南。近百年来,邑人踏遭青山难觅其踪,熙湖父老无不痛惜。

8-4.jpg
“峰回路转行应遍,芳景怡人去复留。”正值法华寺毁、方竹濒灭之际,有官任黄河道的邑人陈竹桥回乡省亲,寻法华旧址而见败竹,感叹唏嘘之余,顿生怜香惜玉之心,随即起根移苗,栽于辛冲家宅。后历经乡人呵护,终使这珍奇竹种得以保存。
春风唤回花千树,旧时美景今再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县迎来了旅游开发的春天。充分认识到方竹观赏价值的黄镇辛冲村民,对它倍加珍爱,精心呵护,终于再现了一道方竹成林、百杆摇风的靓丽风景。有人赋诗曰:“法华方竹西天来,唐僧高徒择地栽。香消玉殒百年后,新枝发在辛冲崖。”
玄妙观俗称玄庙观,旧址在晋熙镇北门。县志载为东汉方土左慈所建。左慈道号“乌角先生”,潜山人。相传曾学道于四川峨眉,历三十年,得“遁甲天书”,会隐身之术。因不愿侍奉权贵,在魏王宫掷杯化鹤,遁甲而隐。有诗为证曰:“飞步凌云遍九州,惟凭遁甲自遨游。金盘当殿呈银绘,玉盏飞空化雪鸠。顷刻花开红影乱,片时果结翠荫稠。左慈施设神仙术,点悟曹瞒不转头。”
据说,左慈遁走魏王宫,本想隐居故里潜山。谁知路经太湖时:被熙湖奇山秀水所动,竟一改云游四方之志,建起一座玄妙观定居修道。为配道观风景,左慈夜遁司空,移回一棵千年古松栽于玄妙观前。这棵古松,针叶苍翠,冠盖如云,枝虬干曲,如龙蛇飞舞,甚是奇特。玄妙配古松,熙湖添胜景,一时传为佳话。“玄妙古松”即为“熙湖四景”之一。
玄妙观在明天启二年(1622年)和清咸丰四年(1854年)两遭兵毁。观殿、古松荡然无存,邑人痛惜不已。此后一段时间,去玄妙观旧址徜徉踟蹰、探幽怀古者仍络绎不绝。相传此举感动“乌角先生”,他略施仙术,竟将“玄妙古松”的幻影还于熙湖。此后,每当月夜,玄妙观旧址上,“有影缀地,致为奇幻”。于是,“玄妙古松’’仍为“熙湖四景”之一,广为传颂。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