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3|回复: 0

胡宗宪尚书府之胡公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9 13: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胡公庙  现在我们前往下一站胡公庙,胡公庙是为了纪念抗倭名臣胡宗宪而建造的,胡宗宪身经百战,使两浙寇平,保障了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人为了纪念胡宗宪的业绩和抗倭的战功,特于嘉靖四十年在浙江余姚的胜归山南坡雕凿了胡宗宪官服像,称胡公岩,至今沿海地区还有“胡公庙”所以在家乡龙川村也保留胡宗宪的胡公庙,是胡氏子孙祭祀的场所。中间这扇门是一仪门,装板式的门壁,古老而朴实无华,但却有两处特别装置可能引起各位注意了,一是门楣上方的四根圆棱形短木,一是门两侧的连环式画板。四根圆棱形短木称阀阅橡头,是高贵门第的象征,衍化了古代的(niè )和枨。即在门中央竖两根短木称(niè),(niè)西旁竖两根长木称枨,士大夫从两(niè)中间出入,身份低微者从两边枨口出入。古籍《说文通训定声·泰部》说:“必设此者,所以为尊卑出入之节也。”后来,门第尊卑观念由重先世转为重当代人,一些当代未出尊贵人物世宦之家不甘心冷落,就将臬和枨改成四根短木镶上了门楣,作为曾是阀阅之家的标榜,久而成俗,后人称“门当”,也因为似插发露头之簪而别称:“门簪”。这是阀阅世家的标志,祖上未出过官员的平民百姓之家不允许设置。门两侧画板称“户对”,衍化于古代报功图,也就是把做官的祖先功勋政绩画成连环画供人瞻仰炫耀。报功图最先是巨幅画,挂在大宅厅堂或祠堂里,后来逐渐缩小,分两版悬于大门两侧。如民国时门悬于歙县雄村一本堂大门两侧的曹氏报功图。报功图也蜕化于古代的“阀阅”之制。阀阅,指功绩与资历。《史记·高祖功臣候者年表序》说:“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者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阀),积功曰阅。”这两块版上画的就是胡家历代先祖至胡宗宪的功绩资历图。人们将报功图与门簪合称门当户对,即所谓有来头的尊贵之家。联姻定亲就讲究门当户对。“门当”在今日徽州乡村仍有少量遗存,而“户对”却绝迹多年,或许因此,人们才将原本标榜一家尊贵的“门当户对”涵义引申为门要当,户要对的门第匹配涵义。我们景区经过对徽州文化深层次挖掘, 恢复了这一特色礼教风俗,供大家分享。
我们所站的是庑厅,右边小门房是住人的,庑厅前的庭院,当中是一门三楼的木牌枋。在徽州地区,牌枋有很多,有石牌枋、木牌枋,但是木牌枋趋势很少见的。牌枋的建造有三大类:一是标志枋、二是功德枋、三是节烈枋。眼前的牌枋是“功德枋”,显示官位和政绩的,当时在明朝时期,胡宗宪的官衔是太子太保,在古代“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为“三公”,而胡宗宪椅大功勋位列于三公,故牌枋是“位协三公枋”。“协”通“列”的意思。制作牌枋的木料也很讲究,用的是民间所说的“公孙木”,也就是银杏,银杏是我国观赏兼实用的名贵树种,生长缓慢,寿命极长。牌枋上的雕刻寓言很深:下枋的木雕图为“渭川跃鲤”说的是姜子牙在渭水河边钓鱼时,遇到了周文王,他们在渭水河边交谈了几个时辰,周文王认为他是治国的文武全才,就用自己的车载姜子牙回宫,并亲自为他拉车共808步,为周王朝奠定了八百年江山。清代启蒙书《幼学琼林》称之“渭川跃鲤”,在这里用这个典故比喻胡宗宪“龙川跃鲤”,说胡宗宪从龙川出去当官,立下抗倭大功,使明王朝江山得以延续。上枋“位协三公”两侧雕刻则是两条龙,“飞龙在天”典出“易*乾”,“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比喻升官的意思,上下枋图,合起来就是鲤鱼跳龙门的意思,庭院中种了两株柏树,寓意族衍百(柏)枝,位登佰(柏)爵。从牌枋过去,参观的下一站胡公殿,靠南面是胡公殿的广场,民间称为庙坦。在东面前璧嵌有明朝嘉靖五年(1526)绩溪县十二都“上乡祖社”,通过官府准立的“乡约碑”绩溪县乡都建置,在宋代就有规划上乡和下乡之分。龙川是十二都,元朝时划属维新上乡。上乡祖社是一乡之社,龙川为祖社所在地,乡约类似现代的乡规民约,经过官府认可,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也称社碑。庙坦侧有二旗杆石墩,一是圆形、一是八角菱形。明清代时,学子考上府县学秀才,一旦取得国子监太学生资格(相当于现在在绩溪县考上第一名送到宣城市就读之后考上第一名,保送去清华北大读书的资格),即可重竖旗杆,改换门庭,光宗耀祖的意思。明间说:圆属文,八角属武。一圆一方,以此颂扬胡宗宪文韬武略,也暗含胡宗宪麾下拥有众多的文物英才。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