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16|回复: 10

广东民俗行系列——普宁市英歌舞之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8 18: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民俗行系列——普宁市英歌舞之乡行记


160238rssrsgz6h9szkklr.jpg





英歌,又称“鹰歌”、“鹦哥”、“唱英歌”或“秧歌”,是一种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蹈,表演气势豪壮,气氛浓烈,流传于广东、福建等地,由男子表演,有歌颂英雄的含义。相传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来源多解释为当地民众尚武习俗的变体或搬演《水浒传》故事。英歌一般在逢年过节期间演出,舞者多为双数,少则12人,多至108人,每人手执一对彩色木棒,配合锣鼓点和吆喝,挥动双棒交错翻转叩击,边走边舞;演出分为“前棚”和“后棚”两段,前棚为锣鼓乐演奏和英歌舞;后棚为各具特色的小戏和拿手节目。英歌舞的基本动作是舞棒,舞时每人各执两根圆形短木棒(直径10厘米,长20厘米),双脚成骑马蹲裆步,提腿向横跃动,双手随锣鼓节奏上下左右对击木棒,头和身体随之自然晃动。英歌节奏有慢板、中板、快板三类;有时套路多达20套,有“洗街”、“拜年”、“布年”、“背槌”、“过胯”、“抱槌勾脚”等。英歌舞具有鲜明的阳刚英武之气,舞至高潮,呐喊与螺号声响彻四方,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1602408jh7qicj187izc4j.jpg




英歌舞的舞蹈内容主要取材于两个:一个是梁山伯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还有一个是梁山伯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


16024191992n0z940nn1vr.jpg




普宁英歌和潮阳英歌同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有特点。普宁英歌是一种壮美阳刚的汉族男性群体舞蹈,主要表现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斗志和英雄气概。表演队伍人数少则24人、36人,多则72人,最多可达108人。表演者勾画风格独特的脸谱,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着武士服,紧身短打,手执特制双短棒叩击起舞,并配以锣鼓、螺号节奏。表演时队列图形变化丰富,有“双龙出海”、“猛虎下山”、“麦穗花”、“田螺圈”等样式,动作套式亦五花八门,有“布田”、“洗街”、“旋槌”、“槌花”等形态各异的舞姿动态,形成特有的动律,场面恢宏,气势磅礴。泥沟村为普宁英歌发源地,泥沟英歌是普宁英歌的杰出代表。据了解,目前普宁英歌主要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在泥沟村,另一个支是南山。两支队伍主要差别是舞动短棒的节奏不同,泥沟村的快,南山的慢。
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潮阳英歌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极具阳刚之气。它在实践中形成一些不同的流派风格,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

潮阳在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泥沟村2004年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英歌舞之乡),从中推断潮阳英歌可能更代表英歌的特点和艺术。




发表于 2011-12-8 19: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8 20: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宁市泥沟村民居规模宏大,要走完可要用上大半天的时间呢,别说细细观察。从村落的重要建筑祠堂和一些老宅院看,精湛的潮汕木雕、石雕、漆器在这有众多的展示窗口,足以让人叫绝。这里的门神和大门装饰画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不仅种类繁多,装饰画大部分是取材于戏曲人物和情节,由此可见潮汕地区传统戏剧的生命力。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潮汕地区的传统戏剧有潮剧、潮州铁枝木偶戏、西秦戏、白字戏和正字戏等五种戏之多。在这几天的民俗考察中,许多村落均有请戏班来热闹节日,这是极为难得的传统文化保留与传扬。

泥沟村虽然名字看上去很土,可有相当的文化历史。泥沟乡置寨至今约七百余载,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6年),张氏翠峰公偕妹翠娥从福建莆田迁来泥沟开基创业,是为泥沟张氏始祖。该乡多姓集居,有张、许、陈、郑、孙、周、李等,人口众多,据2000年时候统计约1.8万多人,其中张氏人口最多,约12000多人,许氏人口次之。泥沟被广东省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村”,2009年泥沟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更为难得的是,泥沟村是广东省内唯一活着的古村落。
发表于 2011-12-8 22: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8 23: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民居密集,行走在村中,生活气息相当浓厚。一条小溪,从村子穿过,我想以前是可能作为生活的水源,至今仍然是重要的生活用水。由八头小石狮子镇守的防洪渠,一边宽,一边窄,以利于根据水道的大小来排泄。由此,可以看出村子的先人是很讲科学的。

来到泥沟村,主要是想看英歌舞的,打听后才知道本村要在正月初一和正月二十一日才有英歌游行。在有些沮丧之余,我们几个分头行动。我在街头上看见卖音像的在播舞蹈,凑巧播放的就是英歌舞!我便与摊子的主人聊起关于英歌的一些事,得知村子的英歌队已经出去表演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如获至宝。打听了好几个人才知道,联系了英歌队长。一听到到下午都还有,我们顾不上吃饭,马上奔赴现场!
发表于 2011-12-9 00: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2-9 02: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在陂新村,当日该村正进行场面极为排场的游行,有英歌舞、舞狮、抬神、各种民族音乐吹奏等。据当地人说,这是近四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营老爷”活动。可谓是民间文化的一次大汇合,对我们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英歌队长见到我们很热情,在他的安排下,整个英歌队表演了一个节目。眼花缭乱的舞步和变化队形,让我们大开眼界。特别是领头人,手里拿着一条蛇,动作与表情极为丰富,就像一个杂耍。在水浒故事角色中,他是先锋,混入敌方打探情况。他在水浒传中叫时迁,绰号鼓上蚤,意谓轻巧的像在大鼓上蹦来蹦去的跳蚤,在民间他一直有天下第一神偷的称号。时迁虽然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排在倒数第二,但他的故事和名声却远胜于他的排名,是极其可爱和脍炙人口的角色。救卢俊义中,火烧翠云楼,识破孔兄弟。有人评价说,梁山好汉里面,喜欢动脑子的人不多,但时迁算是一个!而在英歌队中,也不能小看他哦。他是队中的核心,队形的起承转合都是由他而动,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哦。





































发表于 2011-12-9 03: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的英歌队有47人,除了一个扛大旗的,其余的都有角色,几个特别造型的人物有手上捉蛇的时迁、挂黑须的李逵、挂红须的关胜、林冲、鲁智深、武松等。当地认为跳英歌能把妖魔鬼怪、歪风邪气驱赶净尽,以正压邪,确保平安,博个好彩头。当英歌队走进每家每户前,主人必定是先鸣放响声极大的炮和一串串的鞭炮,这时英歌队就得进入院内,在院内表演一番。只见领头人踩着特有的舞步先冲进院内,紧跟着是挂黑须的李逵,随后队友会围坐在领头人旁边,由领头人带领大家一起表演。短暂的露几手后,整个英歌队也走向了另一家。挨家挨户的串门,对表演的人来说,要整场保持良好的状态是有难度的。他们的独特风格,让我着谜。我一次次的按下快门,希望能留下英歌更多的记录。我总感觉拍不够英歌,这次总算见识了它的魅力。

































发表于 2011-12-9 04: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陂新村的游行队伍中,阵容庞大。除了英歌是重头戏外,还有舞狮队、抬老爷队、“标队”、花蓝队、锣鼓队、笛筲队、提灯的等等。在一场民俗的盛会中,用一句话来评价的话,那是——看得如醉如痴,酣畅淋漓!






发表于 2011-12-9 06: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后,我与英歌的领头人许先生联系上。在他的交谈中得知,他就是从小耳濡目染中学会的。直到今天,做爸爸的许先生还常被一些单位邀请参加表演,如香港、澳门等地。现在的小孩还是非常喜欢这项活动,很小的朋友都会拿着筷子当木槌来比划,想来许先生也是这样熏陶过来的吧。新生力量的壮起,让我们看到了英歌这个传统文化的沿续和发展。

英歌,让我无限想去接近的民间舞蹈,我一定会再会的。

                                                                                                      刘铭初


更多的相关信息可以在高山电台网易博客找到 分享、交流QQ: 958632090
发表于 2011-12-9 07: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电台网易博客:http://gsdtpd.blog.163.co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