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4|回复: 0

中暑的预防及处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7 03: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中暑

定义:中暑是长时间处在高温或热辐射环境中所发生的一种急性高温疾病。

病因:在高温或高热环境中长时间的工作或体育运动,都有可能发生中暑。特别是同时在湿度高、通风不良及其头部缺乏保护而被太阳直接照射等情况下,造成因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而发病。

症状:根据发病机制,可以分为:
1、热痉挛 在高温、高热环境中,因出汗过多,人体内丢失大量的氯化钠,体内的氯化钠含量过低,造成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发生紊乱,引起肌肉神经的兴奋增高而发生肌肉疼痛和痉挛。夏季登山时一般是对称性股四头肌(大腿正面的肌群)或对称性腓肠肌(小腿后侧的肌群)痉挛为最常见。这时一般体温正常,但也有个别严重者血压会下降。

2、日射病 由于日光直接照射头部,红、紫外线穿透颅骨引起脑膜充血和脑组织损伤。具体表现为出现呼吸和周围循环衰竭现象。身体体温正常或稍高,血压降低,无汗,面色潮红,主要是脑部温度可高达40—42度,头痛、头晕、呕吐,或突然昏倒。

3、热衰竭 发生突然,头晕、头痛、呕吐、大量出汗。皮肤微凉,面色苍白,脉搏细、快,血压下降,体温正常或稍低,身体虚弱,脱水明显,有时出现意识丧失。
虽然热衰竭发生的突然但在发生前几分钟会有征兆 ,如突然感到身体特别燥热、口干嗓子口发甜、 耳鸣、发蒙等。

4、高热中暑 长时间的在高温,高热或不通风的环境中工作或从事运动,散热困难,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引起体内热量积蓄过多所致。发生突然,头晕、头痛,呕吐。体温升高,皮肤灼热干燥。严重的昏迷,精神失常,虚脱,抽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救治:关键是两点

一、脱离热环境和降温及补充液体
迅速移动中暑人员到荫凉通风处平躺,松开衣服的领口、袖口、衣扣等,用毛巾或衣外物蘸冰水不停的擦拭患者头部、身体(如没有冰水凉水也可以),喝清凉饮料,服用人丹、十滴水或藿香正气水。如果所处环境没有荫凉处,应用衣物或身体遮挡阳光避免直射中暑人员,并不停的向中暑人员扇风保持身体周围空气流动。

对热痉挛和热衰竭的患者,重点是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纠正血液浓度,也可大量喝含盐的饮料(浓度0.2%—0.3%)。

对高热中暑的患者,重点是应迅速有效的降温(物理降温或合并药物降温)。如冷敷,冷水淋浴,冰袋冷敷,50%酒精擦拭全身等紧急降温措施。

对日射病患者,重点应是进行头部有效的降温。让患者仰卧,垫高头部,头部、额部作冷敷或用冷水淋湿并对头部扇风降温,用50%酒精(白酒也可以)擦拭身体。

不论那种情况的中暑,都应该补充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生理盐水,也可大量饮用含盐的饮料(浓度0.2%—0.3%)。


二、抗昏迷(休克) 往往关系到中度中暑救治的成功与否
休克是Shock的译音,原语是“震荡”之意。是人体遭受身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或全身综合症。

关于休克的概念和知识见:
http://www.windrug.com/pic/30/11/11/046.htm

当发现有人昏迷或休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使伤者平卧安静休息(注意:姿势不应采用头低脚高位,因为这种位置会增加颅腔内压力,一定程度上阻止静脉血的回流,并使膈肌上升,影响呼吸)。

2、然后迅速检查是否有外伤,并维持伤者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昏迷者者常常因体内分泌物和舌头后缩等原因堵塞呼吸道,要立即清除分泌物、血块、外来杂物等,并理顺舌头位置,必要时可将舌头牵出口外。

3、指掐 针刺使伤者恢复意识 首先用拇指掐伤者人中、合谷、涌泉、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要用力(注意:掐的时候不要用指甲,尤其是人中穴)。如果伤者还没有意识,就要用针刺以上穴道,最好不要刺人中穴(在野外如没有针,就用树枝削尖了刺也可以,但不能刺人中穴,人中属人体危险三角区,刺破了容易感染造成新的危险)。还可以用手指用力掐伤者胳膊上臂内侧肱二头肌下的韧带,还有大腿内侧的韧带。
所有这些只有一个目的:使伤者意识恢复。人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基本代谢会减慢。在这种人体正需要良好的代谢努力恢复的情况下,基本代谢减慢就会危及生命安全。

穴位位置介绍
人 中:上嘴唇人中沟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不会有人认为“人中”是肚脐吧?

合 谷:手掌虎口部位,第1、2掌骨之间,靠近第2掌骨体的中点。

涌 泉:脚掌部位脚底心凹陷处正中间,在脚底正中线上前1/3与后2/3交界处

内 关:胳膊的小臂内侧,腕掌侧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