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江苏 镇江] 一起去寻古西津渡

已有 1237 次阅读2011-4-28 23:32 |系统分类:交通

到达镇江当天下午,慕名寻找传说中的 醋吧 ,想不到走进了一条古香古色的巷子。当时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而沾沾自喜偷着乐,却没有想到,精彩才刚开始。
走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在路两旁鳞次栉比的铺子间穿梭,俨然再次置身于北京的琉璃厂、天津的古文化街。那些都是我喜欢的地方。但当我完全穿越了这条古街,目睹了唐代码头的遗址、宋代街道的遗风、元代的石塔、明代的观音洞、清代的救生会以及近代的英国领事馆建筑,才发现,西津渡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厚重,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西津渡古街位于镇江城西的云台山(相传,三国时,周瑜与武侯曾在此商议拒曹大计,“火烧赤壁”之策,便是谋于此山),始建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以及近十年的精心修缮,终于再次以其古典文化为底蕴,时而又有现代元素一闪而过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里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共有文物保护单位十二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
西津古渡,自三国时期起,就是著名的长江渡口,当时称“蒜山渡”,唐代更名“金陵渡”,宋代以后又改回“西津渡”。这里曾经紧临长江,滚滚江水从脚下奔流而过。清代以后,因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一路寻来时,经过超岸禅寺。寺院正在修缮中,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凭票进入。那日寺中僧人十分友善,只是打了声招呼就让我进去参观膜拜了一下。)当年的西津古渡如今距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之遥。
 这条街上非常有名的待渡亭,曾为京江二十四景之一。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陆游、马可?波罗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为后人传诵的诗篇。当年他们面对波滔翻滚的大江,面对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心中充满了待渡的焦虑与期盼、对彼岸生活的猜测和想象。
  唐代诗人孟浩然曾留下诗作《扬子津望京口》:
北固临京口,
夷山近海滨。
江风白浪起,
愁煞渡头人。
 唐代诗人张祜在这里留下了诗作《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日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宋熙宁元年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曾写下了诗作《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而此刻的待渡亭下,一对新婚燕尔,正在甜甜蜜蜜地拍婚纱照呢。只见那女子,身披淡粉色的薄纱,倚在亭边的美人靠上,在摄影师的指导下,俨然一个大家闺秀。
 西津渡还有其宗教方面的文化。古街有五十三级台阶,人称“五十三坡”,取自佛教五十三佛,五十三参之意。此外,元代修建的昭关石塔,是我国年代最久且保存完整的喇嘛式过街石塔。据佛经解释,从塔下经过,即为向佛顶礼膜拜。来往路人每从塔下经过,便经历了一次顶礼膜拜。在当时人们的心中,石塔可以保佑来往渡船的平安。
古街两旁的店铺,经营着各种买卖。饭铺、茶铺、醋铺、食品、工艺品、乐器,应有尽有,还有刚开张不久的婚纱影楼。很多铺子还充当着琴室,教授古琴,优美的乐曲不时飘出窗外,萦绕在古街的上空。
古街无限好,只是已黄昏。天色渐渐暗下来,有的铺子上了门板,打了烊。心中意尤未尽,决定次日再来。(由于在镇江只安排了两天的时间,所以后来不得不牺牲了一些原定的计划。)临行,没忘记在一家饼铺买了一份状元饼,又好吃、又充饥、还沾了“状元气”。美哉!
 


握手

雷人

鲜花

鸡蛋

路过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 等级
    LV.6
  • 积分
    1761
  • 威望
    901
  • 驴币
    1625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